孩子逐渐失去自信光芒?说不定是家长吝啬夸赞且多有挑剔的教育让孩子的自我认同陷入迷茫。
家长们啊,常常扮演了 “自信打压者” 的角色,却忽略了积极肯定与耐心引导的巨大力量。
以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与摧毁为例,看似不经意的日常对待,却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谁让孩子陷入 “自信低谷” 的?不就是那些总是否定批评而不知鼓励的家长吗?
所以说,亲子自信培育最关键的,往往是善励,是一种精准施力与巧妙呵护的智慧。
01 不要总是 “挑刺”,孩子的努力需要被看见
家长们普遍爱 “对孩子的表现吹毛求疵”—— 这在孩子成长的各个场景中频繁出现。
孩子费了好大劲打扫了房间,家长却只盯着角落未清理干净的地方说:“这也叫打扫干净了?太不认真了。” 孩子精心准备了一场演讲,虽有些许卡顿但整体表现不错,家长却批评道:“你看你,说得结结巴巴,怎么就不能好好准备呢?”
类似的情境中,家长的挑刺如同一把冰冷的剑,孩子则在一旁 “满心委屈”,积极性被严重挫伤。
偏偏,家长的出发点或许是 “促使孩子追求完美”,殊不知,长期的挑刺成了孩子自信树立的 “拦路虎”,反而让孩子自我怀疑。
譬如孩子绘画作品的例子:孩子用了一整天时间完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作,满心期待家长的认可。家长看后却说:“这颜色搭配得太乱了,构图也不新颖,还得好好练。”
殊不知,这样的评价才是真正的 “自信杀手”。
若干年后,当孩子面对任何事情都害怕尝试,担心做不好被批评时,回过头一看,自己才是 “自我否定的推动者”。
于是有了这样的画面:
一位家长在孩子参加学校手工比赛获得二等奖后,不但没有表扬,反而说:“你怎么没拿到一等奖呢?肯定是不够努力。” 孩子从此对参加比赛失去热情,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都无法让家长满意。
家长困惑发问:“我只是想让他更优秀,怎么他越来越没自信了?”
殊不知,批评再多,也不如给予孩子一次真诚的肯定。
02 家长的过度苛责,其实是孩子自卑的温床
无数次的严厉指责、微小瑕疵的放大、与他人的不当比较,仿佛在给孩子的心灵播下 “自卑种子”。
为何自卑?很简单,因为他们渴望被赞赏,渴望在成长道路上得到正面的评价。
每一个 “你这方面太差劲了”,都是一个潜在的 “自卑诱因”。家长们总喜欢用近乎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忽视孩子的成长与进步。
殊不知,当我们用这种过度苛责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孩子唯一能滋生的便是 “自卑性格”。
譬如孩子学习成绩波动的情况。
许多家长抱怨:“我家孩子成绩一有下降就垂头丧气,一点自信都没有。” 但可曾想过,正是自己的一次次苛责,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于是有了这样的情景:
孩子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成绩比上次少了几分,家长看到后立刻火冒三丈:“你最近怎么学的?成绩下滑这么厉害,你看看你同桌,一直都那么优秀。” 孩子低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内心充满了挫败感。
结果呢,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不敢挑战难题,害怕失败后被家长责骂,在生活中也变得畏缩不前。
家长心里觉得孩子没出息,而孩子心里想着:
“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总是得不到表扬?”
03 亲子自信塑造是双向互动,肯定才能有绽放
亲子自信塑造本是双向的交流与助力,但不少家长却当作单方面的 “自信修正”。
不理解孩子内心的脆弱与敏感,忽视孩子对认可与鼓励的强烈渴望,只一味以自己的期望去要求。孩子自然感到压抑,甚至产生对抗心理。
沟通,是亲子自信塑造的核心。与其不停地挑剔指责,不如换个视角,成为孩子的心灵暖阳和力量源泉。
比如,孩子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假如我们一味以 “家长权威” 要求孩子达到专业运动员的水平,孩子往往会因压力过大而放弃。
倘若转而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肯定孩子在运动中的每一点进步,鼓励孩子享受运动的过程,效果会截然不同。
于是有了这样的场景:
家长喊道:“你跑步怎么这么慢,像乌龟爬一样,多练练!” 孩子满脸沮丧,对跑步越发抵触。
第二次,家长换了种方式:“宝贝,你这次跑步比上次快了不少呢,继续加油,你肯定能跑得更快。”
孩子听后,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所以事实上,亲子自信塑造的秘诀并不在于要求的高低,而是肯定的艺术。
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 肯定但不浮夸:适时肯定,让孩子在自信养成中感受到被重视,才能学会为自己的自信发展负责。
适当的肯定不是盲目夸赞,而是让孩子学会正确评估自己。在孩子取得进步或展现出努力时给予真诚的认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收获成长,这种 “历练” 的经历才是最好的成长。
- 平等交流而非一味命令:每一次的交流都是自信成长的契机。
当家长放下架子,与孩子交流自信问题而非强制要求,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引导而不是抗拒。
- 自我反思,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对家长的模仿往往超乎想象。
倘若我们自身表现出自信满满、积极乐观和善于自我肯定,孩子自然会受到感染。
亲子自信塑造不只是对孩子自信的雕琢,更是对自身育儿理念的升华。
由此可见,亲子自信塑造之难,其实在于如何做 “善于肯定而不打压的家长”。
面对孩子自信建立的问题,选择是继续过度苛责,还是尝试以肯定方式引导?
在孩子自信成长的旅程中,孩子不是一个被动的被改造对象,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潜力的 “自信构建者”。
唯有在不断调整、理解和互动中,亲子在自信塑造方面才能达成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