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 降
二
十
四
节
气
今日06点14分32秒,我们迎来秋天最后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凋落。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
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作“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寒冷的夜晚,冷气凝结的霜像精灵般悄然降临,一夜醒来,北方的窗户上已经挂着微凉的寒气,天亮得愈发迟了,青草枯黄,霜花挂窗,一切都是深秋的模样。冷空气过后,一次次的降温,东北、西北或是海拔高的地区已是雪花飞舞,而偏南地区则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色。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豺乃祭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意思是说此节气中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祭天。
二候草木黄落
秋尽百草枯,霜落蝶飞舞。秋天,西风漫卷,树叶都枯黄掉落了。
三候蛰虫咸俯
蜇虫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此时的大自然,是一种寂静之美,蜂蝶不见踪迹,蛰虫无声,都为经历漫长的冬天作准备。
霜降习俗
霜降种种趣味盎然的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同时,也给我国丰富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霜降”前后,正是菊花盛开的时期,千百年中华民族先民形成的赏菊饮酒的传统风气,也就成为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菊花被古人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喜爱。
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特别是老年人、文人学者都以登高望远、高谈阔论为雅事。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
拔萝卜
有句农谚说:“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白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便宜的食物,民间称“土人参”,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
吃柿子
霜降时节,天气转寒,正值柿子成熟之时,人们认为吃柿子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补筋骨,非常适合霜降时节食用。
寒衣节
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也称“十月朝”“祭祖节”等。寒衣节寄托着人们对故人的怀念悲悯之情,也是亲人们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霜降养生
起居:穿衣要保暖,早晨莫贪睡
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和胃部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每晚坚持用热水泡脚,有利于驱寒温经,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
饮食:补冬不如补霜降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霜降吃鸭子”“霜降吃柿子”的食俗。霜降时节的饮食原则应以滋阴润肺为宜,为防止秋燥,此时饮食养生适合的是“平补”。适宜的食物有梨、苹果、萝卜、栗子、百合、蜂蜜、牛肉、羊肉、鸡肉等。这些食物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固肾补肺的功效。
运动: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
霜降一般在农历九月,此时一片秋高气爽的景象,运动量可适当加大,可选择登高、踢球等运动。也可选择广播体操、健美操、太极拳、太极剑、球类运动等。
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霜降过后,花木凋谢,进入深秋,天气逐渐变凉,容易给人一种凄凉、垂暮的感觉,人容易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
登封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冯雪柯
审核:杜向东
投稿邮箱:dengfengfabu@163.com
提醒:如转载,请注明来源“登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