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二里头知多少】兽面纹铜牌饰采用了什么工艺?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2024-10-25 20:07:18

1984年,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这一发现开创了青铜器上装饰兽面纹的先河,此牌饰也由此而得名。

这件铜牌饰整体以青铜铸成的圆角凹腰状牌体为底座,底座上饰以青铜兽面纹,纹饰之间再镶嵌以细小的绿松石片。牌饰两侧还安装有两组环纽。其上以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两侧各有一对鸟形物,梭眼(又称“臣字形眼”) 圆睛,头体分离,抽象而富有张力。其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四千年,却无一松动脱落。

夏代青铜镶嵌艺术

在此之前,史学界一直认为我国成熟的镶嵌工艺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然而,这件铜牌饰的发现将我国的镶嵌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一两千年,说明在夏代我国就已经将镶嵌技艺发展成一门独立艺术——青铜镶嵌艺术。

它的用途是什么呢?

自1981年起,在二里头遗址一共出土了3件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这些均是属于贵族墓葬的随葬品。铜牌饰两侧的环纽表明:铜牌饰在使用时可能是佩带在墓主人胸前。每一件铜牌饰的出土都伴随着一件铜铃。由此可见,铜牌饰和铜铃在当时是配套使用的。它们既是贵族等级身份的象征,也是祭祀时沟通天地的重要礼器。

兽面纹象征的是什么呢?

关于兽面纹所象征的动物形象,各种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它是龙山时期神面纹和商周时期饕餮纹的过渡,融合了龙、鼋、鸟纹等;也有人认为兽面纹和神面纹不能一概而论,它来源于羊和鹿的造型。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这一纹饰表现的是二里头文化时期抽象的龙蛇形象。这也证明了早在夏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已经有了龙蛇崇拜的习俗。

无论兽面纹具有何种象征意义,该铜牌饰都成为早期玉器或其他有机材质上面镶嵌绿松石与冶铜工艺有机结合的代表。

它暗含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秩序和宗教崇拜,成为后世“金镶玉”的前身。尽管这种器物组合在二里岗文化之后就在中原地区消失了,但后续的殷墟文化承继了它的工艺。

版权归属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