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这家“买买买”的百亿乳企终于收手了!
财经早餐
2024-10-17 07:39:44

最近的股市,上涨之迅猛,波动之剧烈,令人头晕目眩,猝不及防。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在大盘上时,机会已然从抱团转向分化。

10月8日,上证指数一度冲过3600点时,热情的ETF投资者,或许需要冷静思考一下,预期的大盘顶点是多少,风险收益比如何。

10月9日的走势,让“人均股神”的奇景破灭了。市场即是如此,在博傻与对弈中来回摆荡。博傻看的是进出时机,对弈讲求看准标的,“落子无悔”。

市场环境的变化,让投资者踌躇不前。笔者选取了A股中市值在70-150亿左右,近千家上市公司,通过比较最近三年(14个季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变动情况,从中挑选了198家业绩表现相对稳定的公司。

下面,将不定期地梳理这些公司故事,帮助财友们发掘企业价值。

上一期,讲了汤圆大王——三全食品的故事。这一期,就来聊聊一家二线乳企——新乳业的行业沉浮。

行业巨变

“我国奶业正面临2008年以来最大的挑战。”

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五届奶业大会上,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直言不讳。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分享了一组调研数据称,2023年生鲜乳量过剩超过200万吨,行业亏损面超过8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牛奶产量达到4197万吨,同比增长6.7%,提前两年实现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但2023年全国人均奶类消费较上年下降1.7公斤,奶制品售价下降4%。

乳业资讯网盘点了今年上半年,33家上市乳企营收变动情况,其中实现了营收增长的仅有9家。

许多耳熟能详的乳业品牌,诸如光明、现代牧业、妙可蓝多等,都出现了营收下滑。

图片来源:东方财富

在33家上市乳企中,新乳业营收排名第8。其连续5年保持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也没能实现增长目标,且资产负债率高居A股乳业榜首。

新乳业:要做老板带头喝的牛奶

新乳业是新希望集团孵化出的乳企。新希望从2001年开始布局乳业,并购了十几家地方国有优秀乳业品牌,不温不火地做了10年。10年间,国内乳业“两超多强”的格局逐渐形成。

期间,新希望创始人刘永好观察到一个现象,许多主流乳企高管都不喝自家产的牛奶。

2011年,刘永好任命席刚为新乳业总裁。他交给席刚两个任务:一是尽快制定出清晰的发展战略;二是花两到三年时间,让公司干部和员工都觉得喝自己公司的产品是最好的,并且还愿意把产品推荐给自己的亲人。

刘永好基于小时候卖奶人挑担敲铃卖奶的故事,提出新乳业能否生产这种24小时“铛铛鲜奶”?

刘永好的想法启发了席刚。在席刚的推动下,新乳业打造了一款“24小时鲜奶”。

“24小时巴氏鲜牛乳”上市第一天,在成都双楠的人人乐超市铺了200盒。因为是新产品,价格又高,只卖掉100盒多一点,还剩近100盒。总经理压力很大,他打电话跟席刚说:“你看现在我不是不卖,而是真卖不掉,这么卖下去就真的把公司卖垮了。怎么办?”

图片来源:新希望官网

席刚表示,既然承诺了只卖当天,那就不可能再收回去重新利用。

于是他带领大家,每人拿几十盒牛奶站到十字路口,看到车辆停下来等红灯时,就叫开车窗往里送,一人送两盒,一会就送完了。这一做法,让执行团队看到了公司发展鲜奶的决心。

今天的新乳业,实现了刘永好的“初心”——不论新希望办公园区的早餐车,还是新希望的各种商务宴请,抑或高管们平时的家庭用牛奶、向亲友推荐,他们都自信满满地使用新乳业的产品。

并购扩张后遗症初现

新乳业把“鲜”作为产品底色,带来的一大后果就是重资产。想要做好低温奶,就需要本地化布局,市场做到哪,产线铺到哪。

为了快速打开局面,新乳业选择并购。

2002年,新希望六和收购了四川华西、杭州双峰、河北天香以及青岛琴牌乳业等区域乳企。随之组建了新乳业。

图片来源:新希望官网

2015年开始,新乳业收购苏州双喜、湖南南山、西昌三牧等区域型乳业品牌。

2019年7月,新乳业以自有资金7.09亿元,收购现代牧业5.9亿股股权;8月份,以1.93亿元的交易价格收购福州澳牛乳业55%的股权。

2020年7月,新希望乳业斥资18.12亿元,取得寰美乳业100%股权、综合牧业98.8%股权、新澳乳业和新澳牧业55%股权。

2021年初,新希望乳业以2.31亿元收购“一只酸奶牛”60%的股权;12月,新希望乳业以5840万美元,入股澳亚投资。2022年5月,新希望乳业入股新消费公司“一番植”。

新乳业激进的并购策略,让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69.59%。2020年到2023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6.65%、69.81%、71.79%、70.47%。

掉头修内功

新乳业的激进并购,有两重考虑:

一、依托已有产能,快速实现产品本地化供应。

二、借助本地知名品牌,快速打开市场。

多品牌模式,帮助新乳业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但众多品牌之间未能实现合力,使得新乳业在前期快速起量之后,难以达成更大突破。

又因为是重资产打包收购,所以在产能布局上不够灵活。根据财报,2023年16家子公司的实际产能为118.06万吨,仅为154.85万吨设计产能的76.24%,仅有6家子公司达到了设计产能要求。

面对并购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新乳业选择了“苦修内功”。

新乳业2023年提出了“新五年战略规划”,着重强调 “内生式发展”。

席刚生动解释道,“企业要想办法怎样在既有需求的情况下去向内求发展”,“过去消费者买我的牛奶是通过中间商再到手里,我现在要能直接从工厂用一个方式送到你的手上,这就是大大提升了供应链效能。”

低温奶发展之困

鲜奶市场,在中国已经培育了几十年,但始终没能成气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一场观念变革。

当前,国人对牛奶的认知定位,大多停留在牛奶是饮品、喝牛奶补充营养这一层面。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网

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42.5公斤,仅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37%,也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奶及奶制品日均摄入量300-500g的标准。

从营养膳食角度出发,喝奶的优先级是很高的。但在现实中,喝奶可以被喝豆浆、喝鱼/肉汤、喝乳饮料、喝粥“平替”。

喝奶是补充、是额外开支的观念牢牢扎根在许多人的脑海中。

换言之,喝奶何时能从饮食的可选项变成必选项,低温奶市场何时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新乳业这样深耕低温奶的企业,也才能真正腾飞。

结语

作为一家二线乳企,近些年,新乳业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其面临的发展困难也显而易见。

仅从发展前景看,中国乳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仍有许多人尚不了解喝奶的重要性。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有认知的都在喝,无认知的很少喝”。

除了行业本身的内部竞争,如何教育市场,将是中国乳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