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记忆》
文/印象
秋末时节,是赏秋、收秋、晒秋的最佳期,午间在朋友圈拜读到姚俊书记的一篇大作《碗底锅锅》,这篇美文彻底勾起我小时候在俺们村子里文化体育活动严重缺失的年代,走“投”无路,想“乐”无门,只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造条件,来普垫茶余饭后过上一种幸福快乐的童孩生活。
我们是六十七年代出生的人,对“抓子、踢牌”记忆深刻。当年的广大农村青砖蓝瓦遍地皆是,因此娃们就在这青砖蓝瓦上想着法子做“文章”找乐趣,度过美好时光。
【抓子】
它是找一块废弃的旧瓦片用小铁锤在平面石头上一点一点取成指头肚大小的小瓦渣块,砕去四周的角凌,然后在砖墙上或平面粗石头上磨成光滑的小圆球即可,一般6~8个为宜,时常装在口袋里随身携带,时间长了磨得流光,更是爱不释手,作为课间、饭后的主玩具。这种玩法我也参与,必须两人以上,和女孩们一样不管地下脏净,盘脚盘就地而座,爱干净的女孩还知道脱一只鞋垫在屁股底下才开始玩。一开始先立“规矩”,说好后开始“打嗨”分组,比先后顺序,将8个子抓在手心顺间翻到手背上,谁手背上子多谁为第一,以手背上子多子少为排序,接着向高空抛一个子,抓地下7个子,很快还得接住高空落下的子,如果接不住为输,在手抓过程中还有一嘴口诀“你抓一我抓一,抓来抓去抓第一......”这种玩法一人玩没意思,两人玩轮输赢,赢资为脸上贴纸条或挂鼻子。抓子多为女娃们主攻玩法,她们心细手软,方法灵活,多为赢者,这游戏玩起来很过瘾、很开心,有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一直在玩个不停。
【踢牌】相比较而言比“抓子“的制作方法简单一些,只要把废弃的旧瓦片砕成一个四四方方的“牌”就行,越粗造也好,便于踢牌时跋滑,能踢向前准确的位置。这一玩法男孩子占多数,也有男女汇合的。两人一组,先用木头棍或尖石头(有条件的用粉笔)在地上画个“田”字、倒“金”塔或“囲”字形大框框,用左脚踢牌(右脚离地),从一个方格踢向另一个方格,或从下向上踢,一骨作气使劲踢,凡是压线、出线、压角均为输,规矩也很严格这一局踢下来累得满头大汗,汗流浃背,但在周边看的大人小孩都很开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欢欢乐乐,无忧无虑。只要大人、老师一看孩子们左脚穿的布单(棉)鞋头齐毛毛草草或稀巴巴烂,说明这是一位能者,更是一个“踢牌”能手、高手,这也是孩子被老师讨厌、被父母反感的“打手”。
如今,孩子们的玩法更先进,更科学,利用放学后、节假日,三五成群,扎推玩“烟卡”。抓子、踢牌已经远我们而去,它的作用已被更先进的技术和精美的产品所替代,但念其曾为人们生活提供的种种文体活动,占有一席之地,让它的印象,散发穿越时空,来慰籍我们浓浓的莫不去的乡愁,让我们在从前的惆怅中体会到新时代、新生活的幸福感。
(写于2024.10.18,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