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来,到许昌品味人间烟火吧!
许昌网
2024-11-28 10:02:07

夜晚的曹魏古城人流如织 本报记者 牛书培 乔利峰 供图

灞陵桥景区:文旅消费拉动“夜经济”升温 本报记者 乔利峰 供图

地摊经济展现城市“烟火气” 本报记者 乔利峰 供图

点亮“夜经济”激发城市新活力 本报记者 乔利峰 供图

有人说,城市的吸引力不在于有多少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而在于所展现出来的无穷魅力和烟火气息。

人间烟火,是城市应有的气度和温度。

刚刚发布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提到,“烟火气”在该《报告》中指的是城市发展的繁荣程度以及居民深度参与城市生活、通过消费等行为活跃市场、激活经济、给城市发展带来活力。根据18地市(示范区)“烟火气”状况,许昌、安阳和新乡得分较高。

那么,许昌的“烟火气”为何能在全省评比中脱颖而出?许昌的城市“烟火气”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记者走进熙熙攘攘的早市、夜市,走进人头攒动的城市商圈,徜徉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找寻我们身边的“烟火气”。

鼎沸的人气——“烟火气”是热气蒸腾的生活

11月25日,天气放晴,市区文化路上热闹非凡,商贩在一街两行有序经营,叫卖声、车辆声交织在一起,让小巷升腾着浓郁的“烟火气”。

“老板,称点山药!”听到顾客的叫声,售卖山药的崔师傅麻利地帮顾客挑选一捆山药,递到顾客手中。

“我几乎每天都来这里买菜,和不少商贩都是老相识了,他们诚信经营,我们也买得放心。”市民张力说,他家就在附近住,每天上下班都路过文化路,经常随手买些新鲜蔬菜。

张力说,他喜欢文化路的“烟火气”,来这里买家常菜、与熟悉的商贩讨价还价,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小商小贩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与民众生活“深度契合”,是城市“烟火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区像文化路这样的便民疏导点还有很多,在这里有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有各种热腾腾的食物,让人沉浸在市井生活的平静喜乐中。

如果说菜市场里藏着人情味和“烟火气”,在许昌逛胖东来又是“烟火气”的另一种体验。

记者走访位于市区建安大道的胖东来天使城,虽然不是节假日,但超市人流量依旧较大,不少顾客专程从外地赶来购买大月饼等网红产品。

“我平常喜欢来这里买菜,这里不仅购物环境好,而且商品品质好。”正在购买蔬菜的市民魏方告诉记者,胖东来还隐藏着许多不容错过的现场制作美食,特别是美食城内的佳肴,常常吸引大家排队等候品尝。

在许昌逛胖东来,感受一场服务体验值“拉满”的购物之旅,是不少人的选择,也是独属许昌的“烟火气”。

数据最具说服力。今年前10个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4.3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994.7亿元,同比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9.6亿元,增长8.4%。

旺盛的商气——“烟火气”是城市繁荣的标志

如果说“烟火气”是许昌的灵魂和底色,那么这“看得见的风景”由谁造就?是什么撑起了许昌的灵魂和底色?

让我们一起到许昌的商圈转转,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提起许昌的商圈,每代人有不同的记忆。随着许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老商圈不断扩展,新商圈逐渐产生。丰富的夜间消费业态,从商圈、街区向城市的“神经末梢”蔓延。那些“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的新业态,正成为许昌夜间经济发展的“活力因子”。

11月26日,夜幕降临,记者走进位于市区八一路的金汇广场,这里灯光璀璨、商铺林立,音乐声不绝于耳。

“这是数字画,小朋友过来看看吧!”“你看这种氛围灯,非常有个性。”记者发现,尽管天气转冷,仍有不少商户聚集在这里,叫卖各类商品。

在曹魏古城,晚上漫步赏景、品尝美食的游人络绎不绝。作为河南省首批省级夜经济集聚区,曹魏古城中轴步行街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文化消费为一体,让游客“一站式”感受古城魅力,深度体验三国文化。

如今,这样的商圈,在许昌越来越多。我市在丰富消费业态、改造提升传统街区等方面下功夫,培育了一批有品牌、有热度、有流量、有消费、有口碑的特色商业街区、商圈,使之成为城市名片和促进消费的引爆点。

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夜间经济不再局限于千篇一律的小吃街,而是向品质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市持续引导夜间经济经营主体规范发展,提升夜间经济整体品质与形象,围绕“让城市亮起来、让市民动起来、让消费火起来”的目标,依托中心城区曹魏古城核心商圈,形成1个全市夜间经济核心集聚区;依托中心城区及禹州、襄城、鄢陵等3个县(市)商业、文化、旅游等资源,形成8个特色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依托中心城区现有成熟的夜市点位,形成中心城区多点夜市体系。

浓浓的“烟火气”,既繁荣了商圈,丰富了业态,也带动了就业,并进一步繁荣我市夜间经济、激发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动能、提升城市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胖东来时代广场、亨源通广场等八大品牌消费集聚区营业额同比增长33%,胖东来的品牌热度依然不减。

温暖的和气——“烟火气”是科学管理的加持

“自家种的玉米,又香又甜!”清晨,家住东城区的张易早早来到南海街,售卖自己种的玉米、蔬菜。

随着往来市民的不断增多,不到8时,张易从家里带来的新鲜蔬菜及玉米就销售一空。

“以前没有固定的地方,只能‘打游击’,边走边卖。现在有了这个‘潮汐’早市,我们卖菜很方便。”张易高兴地说。

在文化路便民疏导点,来自临颍的曹文常年在这里摆摊,靠卖鸡蛋养活自己和孙子。为了帮助曹文解决生活困难,城管队员们“承包”了曹文孙子的早餐。

在许昌,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烟火气”,不仅藏在一碗碗热腾腾的面中,还展示着许昌的勃勃生机和许昌人的生活热忱。摊位、小店、铺面,一点点细碎的爝火微光,是一家老小的生计,也象征着城市的活力。

我市城管部门始终坚持把城市管理与服务民生、保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努力为市民、商户办好事、办实事,实现人文关怀与城市管理的平衡,达到“放而不乱、便民利商、活跃市场”的效果。

为守护好城市“烟火气”,我市城管部门推出“组合拳”——

疏堵结合促民生。市城管局坚持深入研判、贴近民生、倾心服务,联合文广旅、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规划设置中心城区农副产品便民疏导点100个、夜市点63个,严格落实“五统一、六不准、三严禁、一规范”管理标准,引导商户有序经营,实现便民利商。

贴心服务暖民心。我市城管部门设置城管便民服务站,免费提供茶水、雨伞、打气筒、毛巾等;主动开放城管服务岗亭,为外地商贩提供过夜场所;为风餐露宿的修车、修锁、修鞋匠专门划定“三修点”、社区修配点,让“三修点”成为就业“岗点”、便民“网点”和管理“亮点”。

助企纾困惠民生。我市城管部门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梳理优化,积极推进“一件事一次办”,群众满意率100%;积极推行“门前三包、政商共建”活动,试点涵盖23条道路、2098家商户,主动征求商户意见和建议;持续深化中心城区城管系统网格化管理,市、区两级600余名城管干部职工下沉一线,用心做好城市管理的服务员、保洁员、采集员、宣传员、督导员。

对标提升顺民意。全市城管系统开展“学典型、找差距,尽职责、树形象”专项行动,树立城管领域“胖东来式”服务标杆;涌现出了魏都“文博中队”“海洋中队”等标杆基层单位,许昌城管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网上好评如潮。

硬核的底气——“烟火气”是升腾发展的信心

黎明,中原国际农产品物流港内人声鼎沸,各种蔬菜发往超市和菜市场;白天,快递员、外卖小哥将外卖、网购包裹送到市民手中;华灯初上,美食飘香,夜购、夜游活力四射……

袅袅“烟火气”,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幸福,升腾的是发展的信心。

在许昌,“企业练内功”与“政府创氛围”正在双向发力,各项促消费措施有效实施、精准落地,一场市场繁荣的“大戏”正在精彩上演。

有消费,才有“烟火气”。今年以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围绕餐饮、家电、百货、汽车等领域,持续开展发放消费券、汽车补贴等一系列消费促进活动。

尤其是持续放大“两新”政策效应。许昌在持续加力汽车、家电促销推广的基础上,全面推开电动自行车、家装、厨卫等“以旧换新”,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消费市场提档升级,让好政策惠及更多消费者,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丰富多元消费场景是基础。在许昌,夜景演出、餐饮住宿、文旅研学几乎实现“全年旺季”。我市推出了消费券、政企联动搭台引流等举措,合力打造覆盖商贸、文旅、餐饮等领域的促消费系列活动,持续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提振消费信心,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339.4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6.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2.9个百分点。在文旅消费、研学游等的带动下,全市住宿餐饮业平稳运行,一、二、三季度增速基本保持在2%上下,住宿餐饮业经营主体小幅增长,新增注册宾馆酒店218家。

“生活在许昌,很幸福。”这是很多许昌人的心声。

整洁、宜居、充满“烟火气”、文化底蕴深厚,是不少外地人奔赴许昌的理由。在不断升腾的“烟火气”中,许昌的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宝藏城市”也吸引着更多人来“寻宝”。

让我们手携“烟火”,怀揣对生活的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

编辑:兰民 吕科 校对:艾文

责编:王辉 终审:杨红卫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