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化鱼” 启智,村书记引领乡村振兴新征程
经济生活
2024-10-23 17:08:27

在郑州市委党校的静谧院落中,一座古朴的亭子静静伫立,其上悬挂一匾,镌刻着“化鱼”二字,寓意深远,引人遐思。今年仲春时节,河南省乡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在市委党校中原区分课堂如期举行,作为区委组织部的跟班管理人员有幸参与其中,不仅见证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生动实践,更在课后与众多村书记的交流中,对“化鱼”二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笔者结合在乡镇、街道十余年的工作经历,从三个维度探讨村党组织书记应如何以“化鱼”为镜,锤炼自身,引领乡村振兴。

“化鱼成龙”:当好榜样,善于引领

“化鱼成龙”,源自古代传说,象征着从平凡到卓越的蜕变。在村党组织书记的角色定位中,这一理念寓意着村书记应成为村民的“主心骨”和榜样,引领全村走向繁荣与进步。

自我要求,当好榜样。村党组织书记,虽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官员,但在村民心中,他们是党和政府政策的直接执行者,是村庄发展的掌舵人。因此,书记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两委”成员、全体党员及村民群众的楷模。这要求书记在政治上坚定立场,在作风上勤政廉洁,在业务上精通熟练,在品德上高尚纯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

主动作为,善于引领。“引领”不仅是对自我的要求,更是对团队和群众的带动。村党组织书记需具备发展的思维和带富的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村庄发展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同时,要善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特别是在拆迁改造、回迁分房、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改革等关键领域,更要发挥“领头雁”作用,确保各项政策和工作顺利推进。

“化鱼入水”:摆正心态,注重方法

“化鱼入水”,形象地描绘了党群关系的亲密无间。党员干部如同鱼,人民群众则是水,只有深入群众之中,才能如鱼得水,生生不息。

谦逊务实,摆正心态。村党组织书记要始终牢记“人民公仆”的身份,保持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内乡县衙三省堂前的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勿用,地方全靠一官”,正是对党员干部应有心态的最好诠释。书记应时刻提醒自己,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工作中去。

依靠群众,注重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村党组织书记要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一工作方法,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同时,要积极推广“四议两公开”等有效工作法,确保决策过程民主化、科学化,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参与度。通过优化工作方法,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化身为鱼”:砥砺公心,乐于奉献

“化身为鱼”,源自佛教典故,佛陀为救众生,甘愿化身为鱼,牺牲自我,惠及众人。这一精神在村书记身上,则体现为无私的公心和乐于奉献的品格。

牢记使命,砥砺公心。公心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的关键。村书记在处理村务、调解矛盾、分配资源时,必须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村民的尊重和爱戴,为村庄的长远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勇于吃亏,乐于奉献。奉献是党员干部的崇高追求,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村党组织书记要具备吃亏精神,甘于在利益面前让步,在困难面前冲锋。正如村官李连成所唱:“能吃亏自然就少是非,肯吃亏自然就有权威,常吃亏才能有作为,多吃亏才能有人跟随。”这种吃亏奉献精神,是村书记干事创业的基石和底气,也是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

勤修六门功课,当好振兴“头雁”

村党组织书记作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化鱼”二字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深刻的寓意,为村党组织书记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践指南,村党组织书记要勤修“当好榜样、善于引领;摆正心态、注重方法;砥砺公心、乐于奉献”这六门功课,不断提升自我素质和能力水平,注重总结经验、创新实践,积极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模式,才能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更大力量。(郑州市中原区委组织部 苏进卫)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