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10月26日,“关学博取兼容的哲学精神及其现代价值”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学如圣人”“求为圣人”“期于圣人”“学至圣人”乃是张载治学的至上宗旨,也是张载育人的终极目标。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资深教授、陕西省社科联名誉主席赵馥洁提出,张载哲学中的圣人气象大概具有“性合天德”的人性光辉、“智周万物”的智慧品格、“仁智合一”的道德坐标、“大心体物”的精神境界、“通变济民”的事业宗旨等五大特征。张载以哲学语言所描绘的圣人气象,既是张载治学宗旨和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也是张载全部著作的终极关怀。树立圣人这一理想人格,使张载哲学既有一种严谨求实的学术趋向,又有一种崇高博大的精神风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是孟子的大丈夫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宗桂认为,孟子的“三不能”表现在张载的大丈夫精神中,是一种在思想文化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担当精神和守正创新精神。张载的这种大丈夫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关学精神的创发上,更体现在对中国哲学思想体系若干具体重要思想价值理念的创构上。
现代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教育的研究,几乎涉及了“为学”和“教人”的各个方面,但对内蕴其中的为学精神却很少关注。有鉴于此,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林乐昌认为,有必要以张载为代表,从为学精神这一视角进行专题研究。张载为学精神的重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所志至大”“学则须疑”“学贵心悟”等三个方面。
张载在正统道学中的地位是由朱子奠定的。就朱子而言,对张载的态度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尊《西铭》,其二是疑《正蒙》。然而,于张载而言,《西铭》只是《正蒙》中的一节。那么,朱子的理解是否有割裂张载的嫌疑?其所尊者,是否有过度诠释?其所疑者,是否有曲解张子?对此,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郭晓东认为,朱子对横渠的理解,表现出了看似矛盾的两个向度:一则尊《西铭》,二则疑《正蒙》。然而二者之间不应视为互不相容。对于道学史而言,《西铭》最为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体现了“理一分殊”这一原则,或者说,《西铭》之为道学经典文本的地位,正是由程朱所揭示的“理一而分殊”这一原则而被奠定的。
与会学者还围绕“关学思想的多维度阐释”、“关学的精神传承及其现代价值”、“儒学研究的多重视域”、“关学与朱子学、心学等学派的互动”等议题开展了分论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