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央视曝光特大虚开发票案,总额近60亿元
健识局
2024-11-05 20:33:09

​11月4日,央视频道今日说法节目以《被隐匿的真相》为题,详尽报道了乌兰浩特市公安局破获的一起医药领域虚开发票案。


这起案件曾在今年6月11日被“平安乌兰浩特”官微通报,同一天,平安贵阳官微通报“10•24“虚开发票案”。两起案件集中公布,引发大范围关注,成为当日医药商业板块集体杀跌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央视新播出的节目中,乌兰浩特警方详细讲述了此案的侦查过程:起初以为是普通的偷税漏税案件,结果越查人越多,资金也越来越大,最终破获虚开发票涉案金额高达60亿元。


节目最后直指医药行业的带金销售问题:两票制推行后,药品代理商虚开发票“行贿”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生产企业的药品可占据药品市场。另一方面,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虚开的发票可以“避税”。


央视突然曝光医药领域虚开发票案,对行业有很强的震慑意义。


空壳公司和医疗机构勾搭


央视曝光的这起案件,最初源自于税务上的疑问。乌兰浩特警方发现,当地几家公司开发票涉及金额巨大,超过千万元。


“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小县城会给这么多药品生产企业开咨询服务类发票?”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公司存在不少共同特点:用车库、地下车位相关地址作为企业登记地址;除了开发票,没有其他任何进项。


警方怀疑,它们是非常典型的空壳公司。


图源:《今日说法》截图


通过关联汇总数据,警方很快从起初的4家公司查实到了6家,又通过这6家公司关联出40多家疑似空壳公司。这些名称相近的企业,背后控制人员实际是同一批。由此,警方挖到了安徽亳州的沈某和本地的聂某这两人。


自2018年以来,这些空壳公司为全国22个药品生产企业以医药推广服务等项目开具发票,金额达1.6亿元。


随后,乌兰浩特警方展开第二轮“深挖”,在全国关联查询了4000多家类似的公司:冒用他人身份注册,没有实际经营的业务,却在短期内开具高额发票,总额60亿元。


通过进一步剖析利益链条,乌兰浩特警方揭开了这类虚开发票的犯罪模式。


以某头孢类药品为例,底价22元的药品被加价至92元销售,代理商再按照每盒70元的数额以调研等项目虚开发票,药品生产企业由此将巨额利润打给经销商设立的空壳公司。


价格虚高的药品最终要通过销售才能变现,这就离不开医院和医生。不少医疗机构参与到这起肮脏的利润分配中:“利润被输送到医院领导和开药的医生手上,最终让患者和国家医保基金为此买单。”


重提两票制


这起虚开发票事件的定性为:药企、商业公司、医疗机构在两票制推行的背景下找到的新的非法获利方式。


2018年,两票制在医药行业内推行:药品生产、流通中,只允许有一次经销的环节,不允许多次加价和转售。


但与此同时,明面上的多次开票行为变成了更加隐匿的虚开发票。节目中,犯罪嫌疑人沈某表示:药品流通行业都是这么操作的。聂某则直言:全国应该有不止上万家这一类的公司。


图源:《今日说法》截图


因此,行业一直有声音认为:两票制”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利益格局。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胡汝为教授在央视采访中指出:“2019年,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19起重大违法案件中,17起涉及医药领域,15起都是关于虚开发票。”这表明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践行只是时间问题。


胡汝为对此提出的对策是,学习三明的模式,改革医院医生薪酬制度结构,使其更多来源于智力劳动、技术服务,降低对药品、器械的依赖。此外要加大打击力度,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力。


虚开发票的根子在医疗商业贿赂上,虚增的价格通过发票套现,洗出钱来主要用于行贿。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公安部、税务总局等14部委就联合印发通知,加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治理力度,这才是抓到了根本。


今年,湖南、贵州、云南、内蒙古等地陆续破获多起数十亿医药虚开发票的大案要案。就在10月8日,百丰医药因虚开发票,三位高管获刑,实控人被判六年,再次对业内形成强大震慑。


透过此次乌兰浩特破获的特大虚开发票案,可以看出国家对于购销违规行为的严查力度不会终止。


撰稿丨李傲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韩瑾睿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