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杜甫致敬:幕府生活》
作者:周瑟瑟
题记: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杜甫《宿府》
幕府多事,杜甫躬身于唐朝,天刚刚亮
中原就发生变乱,你劝诫我要忍住妻离子散的悲伤
你也不愿意被幕僚们指点。一个诗人在肺病与疟疾中
显得多么的骄傲,在书案上打瞌睡,刀枪生锈
强盗都是朋友。你53岁穿着难看的军衣,我39岁每天跑步
偶有朗诵,都是与时代无关的诗句。厌恶的心都有了
想起你满头白发我的心都碎了,忧郁如快马在成都崩溃
西川节度使署里的幕僚大都是胖子,只有你一生清瘦
那时你还能吃饱。但风痹让你在半夜大叫,放我出去吧
我的草堂我的诗篇,很多年我来成都寻访你
身边多了一个娇美的女子,她记录了我的失态
那些诗书里躺着干死的壁鱼,院子里野鼠乱窜
失意的诗人如今回来,旧犬低徊入衣裙,邻里沽酒携葫芦
民间啊荒凉,但是杜甫心中狂喜,53岁老泪就打湿了妻子娇美的面庞
诗人介绍:周瑟瑟,男,当代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策展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栗山诗歌学会会长。现居北京与深圳。著有诗集《松树下》《17年:周瑟瑟诗选》《栗山》《暴雨将至》《世界尽头》《犀牛》《种橘》《屈原哭了》(繁体版)《鹧鸪与木梯》(英语)《桂花房间》(俄语)《向杜甫致敬》(多语种诗集)《周瑟瑟诗选》(西班牙语),诗歌评论集《中国诗歌田野调查》《当代诗歌文明:周瑟瑟研究集》,长篇小说《暧昧大街》《苹果》《中关村的乌鸦》《原汁原味》《中国兄弟连》等40多部,以及《诗书画:周瑟瑟》。主编《中国当代诗歌年鉴》《中国诗歌排行榜》(年选),以及诗歌民刊《卡丘》,编选有《新世纪中国诗选》《中国当代诗选》(中文版与西班牙文版)等。应邀参加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第三届(越南)亚太地区诗歌节、哥伦比亚首届里奥尼格罗文学节、墨西哥尤卡坦国际书香节、智利“中国诗歌工作坊”等。新加坡国家艺术委员会金笔奖评委。
周瑟瑟的《向杜甫致敬:幕府生活》不仅是对杜甫幕府生活的一种追忆与致敬,更是对杜甫诗歌精神与人生哲学的深刻领悟。该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展现了杜甫在幕府生活中的艰难与坚韧,以及他对时代、对生活、对诗歌的深沉思考。诗歌开篇便以杜甫的《宿府》为题记,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孤独、悲凉而又坚韧。诗人周瑟瑟通过想象与重构,将杜甫在幕府中的生活场景一一呈现,从清晨的忙碌到夜晚的孤寂,从对妻离子散的悲伤到对时局的忧虑,杜甫的形象跃然纸上,他的坚韧与不屈,他的忧国忧民,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周瑟瑟对杜甫的敬仰与缅怀之情。他通过对比自己与杜甫的不同境遇,更加凸显了杜甫的伟大与崇高。在杜甫的幕府生活中,周瑟瑟看到了一个诗人对时代的担当,对诗歌的执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精神力量,正是诗歌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向杜甫致敬:幕府生活》思想内涵
家国情怀的深沉表达:诗中“幕府多事,杜甫躬身于唐朝,天刚刚亮/中原就发生变乱”,展现了杜甫身处幕府,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即使身处困境,也不忘忧国忧民。
坚韧不屈的诗人精神:“你53岁穿着难看的军衣,我39岁每天跑步/偶有朗诵,都是与时代无关的诗句”,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杜甫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他虽身处幕府,但心中仍保持着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这种精神力量令人敬佩。
对妻离子散的深切悲痛:“你劝诫我要忍住妻离子散的悲伤”,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家庭破裂的深切悲痛。他深知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也亲身经历了妻离子散的痛苦,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使诗歌更加感人至深。
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这句诗反映了杜甫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他身处幕府,却无力改变国家的命运,只能默默承受时代的苦难。
对诗歌的执着追求:“那时你还能吃饱。但风痹让你在半夜大叫,放我出去吧/我的草堂我的诗篇”,这里通过杜甫在病中的呼喊,表达了他对诗歌的执着追求。即使身处困境,他也要坚持创作,用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对民间生活的深刻洞察:“民间啊荒凉,但是杜甫心中狂喜,53岁老泪就打湿了妻子娇美的面庞”,这句诗展现了杜甫对民间生活的深刻洞察。他看到了民间的荒凉与苦难,但心中却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希望。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使诗歌更加具有人文关怀。
《向杜甫致敬:幕府生活》艺术特色
意象丰富,意境深远: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幕府”、“井梧”、“蜡炬”、“月色”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的描绘,将杜甫幕府生活的场景与情感生动地呈现出来。
对比手法,突出主题:诗歌中多次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你53岁穿着难看的军衣,我39岁每天跑步”、“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等,这些对比不仅突出了杜甫的坚韧与不屈,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情感真挚,打动人心: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深刻,无论是杜甫对妻离子散的悲痛,还是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都让人感同身受。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
语言精炼,意蕴深厚:诗歌的语言精炼而富有意蕴,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经过精心雕琢。这种语言的精炼性不仅使诗歌更加简洁明了,也增加了其意蕴的深厚性。
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诗歌的结构紧凑而层次分明,从对杜甫幕府生活的描绘到对其精神世界的挖掘,再到对民间生活的洞察与关怀,都井然有序地展开。这种结构的紧凑性使诗歌更加具有整体感和层次感。
时空交织,虚实结合: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时空交织和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通过想象与重构,将杜甫幕府生活的场景与情感与当下的时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虚实交织的艺术效果。这种手法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加了其艺术魅力。
细节描写,生动形象:诗歌中注重细节描写,如“你劝诫我要忍住妻离子散的悲伤”、“那时你还能吃饱。但风痹让你在半夜大叫”等,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增加了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象征手法,寓意深远:诗歌中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如“草堂”、“诗篇”等象征物不仅代表了杜甫的精神寄托和创作成果,也寓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具有哲理性和寓意性。
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诗歌的节奏明快而富有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不仅使诗歌更加易于传诵和记忆,也增加了其艺术感染力。
情感升华,深化主题:诗歌在结尾处通过情感的升华和主题的深化,将杜甫的精神世界和诗歌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种情感升华和主题深化的手法不仅使诗歌更加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也增加了其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文化底蕴深厚,彰显人文关怀: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精神。诗人通过对杜甫幕府生活的描绘和对其精神世界的挖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人文情怀。这种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彰显使诗歌更加具有历史厚重感和人文价值。
作者简介:史传统,诗人、评论家,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人民网人民智作认证创作者,在人民网人民智作、中国诗歌网等10几家媒体发布文学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400多万字。悲喜交织的幕府岁月——论周瑟瑟的《向杜甫致敬:幕府生活》选自史传统即将出版的文学评论专著《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2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