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沈东平——血染中原留英名
李伟锋
2024-09-06 08:39:08
原标题
沈东平:血染中原留英名
作者
姚晓晓

“沈东平,其实姓张,真名张秉乾,兄妹5人中他是老大。实际上,沈东平是俺大伯,我是沈东平二弟张金盘的儿子,大伯牺牲6年后过继给他。那时,我才8个月大。”8月29日,在舞阳县太尉镇林庄村,80岁的张付群向记者讲述英雄背后的感人故事。

沈东平(1905年—1938年),原名张秉乾,舞阳县太尉镇林庄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许昌中心县委书记、中共河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等。1938年7月,在与日军战斗中,他不幸壮烈牺牲。2009年,河南省委、省军区等评选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沈东平名列其中。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沈东平榜上有名。

“沈东平这个名字,是大伯后来为掩护身份改的。”张付群说,大伯7岁入私塾读书,15岁因家贫辍学后回家种地、磨豆腐,后来到北舞渡文茂祥京货铺当学徒,18岁那年离开家乡寻找人生道路。

“从我记事起,爷爷张彦申就经常给我讲大伯的故事。那时,不少人知道他在外面做事,但具体做什么,只有爷爷和我父亲知道。”张付群说,多年后,他才从爷爷嘴里得知,那时漯河有家修表铺,其实是地下党的联系点,大伯每年都要回来和这里的人联系,并向家里报平安。

1923年,沈东平踏入军营,几经辗转,在冯玉祥的西北军当兵。后来,在西北军地下党组织培养教育下,沈东平于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付群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和爷爷都很支持大伯参加革命。“大伯每次都是晚上回来,第二天天不亮就走了,每次都是我父亲接送他。”张付群说,有一次回来时,大伯身无分文,爷爷就把卖地的40块钱全都给了他。

1933年,冯玉祥、吉鸿昌举起抗日大旗,组成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沈东平跟随吉鸿昌积极参加抗击日军的斗争。同盟军被国民政府收编后,沈东平被中共中央北方局委派到许昌、漯河、西华一带做秘密工作。

张付群回忆了爷爷讲的一件事。有一年,沈东平离开家乡时,爷爷对他说:“家里人口多,你在外面挣了钱,回来多买几亩地,好养家糊口。”沈东平说:“放心吧,将来有大家种不完的地。”

“大伯看得比较远,他当时对我爷说的话是话中有话。他就是希望人人有衣穿、有饭吃,过上安稳的日子。他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认为革命一定会成功。”张付群说。

1934年春,吉鸿昌与宣侠父、南汉宸广泛联络各地抗日力量,着手在河南发动中原暴动。沈东平参与了这一革命活动的组织工作。后由于吉鸿昌被捕,中原暴动计划未能实现。沈东平继续在西华、漯河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动工作。

1935年,由于徐凤山等人叛变,河南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由沈东平以西华、许昌为依托,恢复和发展中共在河南的地方组织。1936年6月,沈东平主持建立了中共许昌中心县委,领导党在豫中地区的工作。7月,沈东平在许昌主持成立了中共河南省临时工作委员会,并担任主要负责人。10月,沈东平在西华组建了中共豫东特委,并担任特委书记。

1937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召开成立会议,沈东平被推选为省委委员,并代表省委领导豫东的工作。为争取地方实力派同共产党合作抗战,中共中央北方局指令沈东平做上层统战工作。他利用原西北军的关系,在爱国民主人士的帮助下,很快与国民党淮阳专员刘莪青、西华县长楚博和地方实力派建立了联系,使豫东的中共组织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在张付群拿出的沈东平遗照中,有一张戴眼镜的照片。“大伯外出需要隐匿身份时才戴眼镜,平时我家堂屋里摆放的是一张戎装照。”张付群说,村民都说他年轻时和照片中的大伯有几分像。张付群又拿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说:“这张照片是大伯生前拿回来的原照,虽然现在已经有些破旧,但我们一直珍藏着。他的革命精神一直都激励着我们这些后人。”

1938年6月5日,中共豫东特委决定在西华组建抗日部队。沈东平根据上级指示,在豫东地区积极组建革命武装,吸收西华、淮阳、商水、扶沟等地的青年农民和知识分子,举办各种训练班,建立了3000余人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沈东平任参谋长。自卫军经过短期训练,迅速成为一支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思想觉悟较高、战斗力较强的抗日武装。

1938年7月28日,沈东平在得知睢县一部分日军要押送一批弹药、给养到驻城南河堤岭的日军据点后,决定打一场伏击战,夺取日军的辎重。经过激战,自卫军打死日军45人,缴获部分辎重。日军很快得到增援,导致自卫军陷入重围,腹背受敌,毫无退路。29日,沈东平等18名勇士壮烈牺牲。时年,沈东平33岁。

“我听爷爷说,大伯经常通过漯河那家修表铺的地下党组织传递消息,1938年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后来爷爷听修表铺的人说大伯‘挂彩’了。爷爷托一名经常到周口一带卖货的亲戚打听,才知道大伯牺牲了……”张付群说着,禁不住湿了眼眶。

时年,沈东平和妻子彭秀珍的女儿张玉花刚刚3岁。沈东平非常清楚,自己整天在外干革命,随时有掉头的危险。1937年,沈东平回家时,曾对妻子说:“外边兵荒马乱的,家里没有人照顾,你在家再抱养个孩子吧。”不料想,这竟成为他对结发妻子最后的嘱托。

沈东平牺牲6年后,沈东平遗孀彭秀珍抱养了8个月大的张付群。

“听爷爷说,在得知大伯牺牲后,我奶经常哭,没多久她的眼睛就看不见了。”张付群无奈地说。

据张付群介绍,沈东平后人张玉花有两儿两女,一个女儿生活在上海,其他子女则在郑州生活。

人民群众对沈东平的怀念之情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减弱。195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沈东平为革命烈士。

1954年,沈东平的后人决定将烈士遗骨迁到家乡安葬。“记得那是1954年清明节前,家人拿着省人民政府开的介绍信,到周口睢县马路口村见到了当地干部,说明情况后,在他们的带领下找到一名知情的老石匠。”张付群说。据老石匠介绍,沈东平牺牲后,当地百姓很悲痛。为了纪念沈东平,又不让日本人发现,当年他埋葬沈东平遗骨时,悄悄在一块老砖上刻下沈东平的名字,放在了沈东平的棺材顶上。

根据这名老石匠的指点,大家在沈东平墓穴里挖出了一块刻有“沈东平”三个字的砖。沈东平后人将沈东平遗骨摆放在一个棺材里拉回舞阳,后安葬在村里。2013年10月1日,舞阳县人民政府在林庄村沈东平陵墓原址重建了一座汉白玉“沈东平烈士纪念碑”,让更多人缅怀先烈。

如今,林庄村早已实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们过着幸福安稳的日子。这是对沈东平烈士最好的告慰。






#创作挑战赛五期#  #顶端秋日创作季#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