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志愿岗位规划与志愿者招募
一、志愿岗位规划
(一)志愿岗位规划的定义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岗位”现泛指职位,是根据组织目标设置的。具有一个人工作量的基本组织单元,是职权和责任的统一体。志愿岗位即志愿服务岗位,指不以报酬为目的、自愿为社会弱势和困难群体提供社会照顾,为社会、环境与人类的发展等提供无偿服务的位置。
“规划”即全面而长远的发展计划。在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领域,志愿岗位规划指的是根据志愿服务组织的项目服务宗旨,科学预测在未来内外环境变化中志愿者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志愿者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的策略,确保志愿者组织对志愿者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使志愿者供应与志愿组织对志愿者的需求相适应。
(二)志愿岗位规划的必要性
志愿岗位规划作为志愿者管理的第一步,是招募志愿者的前提条件。志愿岗位规划是一个综合性发展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使志愿组织在恰当的时间、适当的岗位获得适当的志愿者,从而实现志愿者资源的有效配置。实践经验表明,合理的、系统的规划能保证组织的下一步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取得预期效果。
(三)志愿岗位规划的步骤
志愿岗位规划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一般而言,具体制定和实施的步骤主要有:调查分析、供需预测、制定规划及实施评估。
1.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收集有关志愿者规划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是志愿服务组织了解资源现状、认清战略目标方向和内外环境变化趋势的过程。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把握外部环境,了解资源现状。
把握志愿岗位规划的外部环境不仅要了解与组织相关的宏观环境,如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及法律环境等,还需熟悉直接影响志愿者供给和服务的特定环境,如志愿服务事业所得到的社会支持、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态度与评价、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等,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志愿服务组织所需志愿者的可获得性,制定志愿岗位规划的负责人可以通过在当地实施小范围的社会调查,了解当地民众的志愿者参与意愿。
(2)收集内部环境信息,明确组织目标。
志愿岗位规划的内部环境中有两类信息决定着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的需求与供给,第一类是以志愿服务组织的目标与使命、发展战略、活动领域、人力资源现状及成长机制等组成的组织环境的信息;第二类是管理环境的信息,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服务内容、服务对象等。结合组织内部状况和目标,可以为合理预测志愿岗位的需求打下基础。
2.供需预测
志愿岗位规划本质上是一个预测与分析的过程,即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志愿者的状况进行假设的过程。作为志愿岗位规划工作最为重要的环节,首先,它需要对现有志愿者的供给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包括志愿者的人数、动机、年龄和知识结构、技能和基本素质等;其次,做出对志愿者需求的基本状况评估:了解机构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方向、调查所需的人力及目前志愿者参与的动机与形态;最后,综合供给预测与需求预测,二者的差值即志愿岗位的需要。
3.制定规划
供需预测的结果是制定志愿岗位规划的重要参照,为了使组织对志愿者资源的需求得到正常的满足,志愿服务组织需要制定志愿者资源的总规划和分项规划,实现志愿者资源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总规划即整体的方案规划,是志愿机构根据其宗旨制定的志愿者方案。分项规划则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时间为标准,设定长期、中期、短期的阶段性志愿者发展与管理目标;另一种是以业务为标准,细化到志愿者的具体岗位。总规划和分项规划都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志愿服务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量、需求质以及需求结构进行推测分析后的结果,这将成为志愿服务组织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评估等志愿者后续管理工作的前提与依据。
4.实施评估
对志愿岗位规划进行评估是志愿岗位规划的最后一个阶段。它通常依据一份具体的岗位规划评估清单实施评估,如:志愿者的工作性质及内容,志愿岗位规划的预算情况,志愿者招募程序的科学性,志愿者培训的有效性,工作内容的明确性,工作考核的规范性等同时应注意,志愿岗位规划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对规划进行评估是为了及时反馈与调整。完成评估后,需及时反馈调整,根据问题和需要,做出局部调整、集中调整或紧急调整。#志愿服务##大美郑州#
来源: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组编志愿服务实务丛书《志愿服务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