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在中国雷锋报徐州工作站办公室,一位名字叫周洪林的爱心人士,举起右手,面对雷锋头像庄严宣誓:“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今年46岁的周洪林祖籍山东金乡县人,20多岁时候来徐州搞建筑工程,结识家住铜山区张集镇梁堂村善良的妻子,从此以后就在这里打拼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贺维俊烈士墓地毁坏严重,毅然决定义务担任守护贺维俊烈士墓想法。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他就这样默默地做起了义务守墓人,整整坚持16年。他的事迹被传开以后,周围群众都夸他是个正能量的人,地方爱国促进会吸纳他为志愿者,2023度被中国雷锋报徐州工作站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传播正能量,采访宣传他的事迹。2024年10月13日,天上下起小雨,记者驱车来到了到铜山区张集镇梁堂村采访,正好在贺维俊烈士墓坟前见到他。
贺维俊烈士墓地坐落在张集镇梁堂村小山的半山坡上,上山的路很滑很陡不好走,雨还在不停地下着,记者冒着雨踏着泥泞、艰难地爬山来到烈士坟前,眼前情景令记者惊呆了:只见墓碑前有三个人正在为“贺维俊烈士”祭拜,经了解,才知道这他们分别是志愿者周洪林、周洪林岳父和贺维俊烈士弟弟贺维宁。
记者在现场看到,贺维俊烈士墓地前树立两块石碑,一块是旧的,是1962年原铜山县人民政府建造;一块是新的,是2021年县改区后铜山区人民政府给建立的。
据周洪林介绍,贺维俊烈士于1926年9月出生在铜山县张集公社梁堂大队东梁村。1940年4月投身革命,194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华东野战军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8年在淮海战役马山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2岁。当地政府根据烈士牺牲前留下遗言,才将他安葬在曾经战斗牺牲过的地方。
武家增(右)采访周洪林(左)贺维宁(中)
1948年淮海战役胜利后,部队首长、铜山县政府和张集公社领导高度重视烈士的遗愿,选择了梁堂村小山上的墓地进行安葬烈士。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最初仅用木牌作为墓碑,并颁发了烈士证书。1962年清明节,铜山县政府对贺维俊烈士墓进行了修缮,将木牌碑更换为石刻碑。2021年12月,铜山区政府和铜山区退役军人管理局再次对墓地进行了修缮,加固了墓体,更换了新的墓碑,并举行了简洁而庄严的立碑仪式。
贺维俊烈士弟弟贺维宁告诉记者说,铜山区张集镇作为革命老区,人民深植红色文化。起初其哥哥墓地一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节前夕,周边的中小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前来祭奠英烈,接受爱国教育,近年来由于有一些不法人员来到墓地周边进行盗采石头,破坏了通往烈士坟墓道路,严重影响贺维俊烈士墓地安全。
为了继承革命先烈遗志,传承红色精神,确保贺维俊烈士墓地不受侵犯,周洪林同志16年来如一日、自愿义务守护烈士墓。他长期默默义务守墓的事情,在当地传为佳话;在周洪林的影响下,贺维俊烈士墓也成为周边群众心目中的"圣地",附近经常有自发爱国人士前来祭拜。
贺维俊烈士墓地下面20米处被盗采石头
周洪林是军属世家,爷爷、三叔、四叔、大哥、儿子,还有侄子都是军人。他从小就对军人非常崇敬。为了防止有人到贺维俊烈士墓周围采石挖土,今年他投资1000多元安装几个远程摄影头,时时监测上山非法采石的人员,被当地爱国拥军促进会授予先进个人。
周洪林经常说:“看护祭扫烈士墓,传承红色基因,对后人也是一种教育”。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淮海战役马山阻击战这段历史,他搜集整理了有关历史资料,时常为来梁堂村祭扫的人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周洪林认真学习雷锋报
周洪林不仅坚持16年为烈士守墓,而且平时还热爱公益事业。为了弘扬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他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哪里有需要救助弱势群体,他就往哪里跑;哪里有困难,就有他的身影出现;如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义务干活;无赏献血、学雷锋做好事等等,一件件、一桩桩真是说不完写不尽。
周洪林最后表态说,目前梁堂村正在打造古村落,开发红色旅游项目,我们配合开发红色文化馆,将成立一支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筹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武家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