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在孩子的教育历程中,实践能力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两个方面,而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理论知识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为孩子打开了一扇了解宇宙万物规律的大门。通过学习语文、数学、科学、历史等各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孩子能够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丰富而有序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孩子掌握了基本的运算规则、几何图形的性质等,这些知识是进一步探索科学领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科学理论知识让孩子明白自然界的运行原理,从物理现象到化学变化,从生物的生命活动到天文地理的奥秘,孩子在理论的海洋中畅游,拓宽了视野,丰富了思维的内涵。而且,理论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在分析文学作品、推导数学公式、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时,孩子的思维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这种思维能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然而,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孩子很可能会成为 “书呆子”,空有满腹经纶却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就凸显出实践能力教育的重要性。实践能力教育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和成果的桥梁。以手工制作课程为例,当孩子学习了几何图形的知识后,通过制作各种纸质或木质的模型,他们能更加直观地理解图形的空间结构和性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学会了使用工具、裁剪材料、拼接组装,这一系列的动作需要手眼协调和精细操作,对于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手部肌肉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实践能力教育还体现在生活实践中。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他们能在实践中学会如何管理时间、安排任务,以及理解劳动的价值。当孩子为家人准备一顿简单的饭菜时,他们需要计划食材的采购、烹饪的步骤,这涉及到数学中的计算、科学中的营养知识等理论内容,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责任和成就感。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如食材不够、火候掌握不好等,这些问题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寻找解决方案,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社会交往方面,实践能力教育同样不可或缺。让孩子参与团队活动、社区服务等,他们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合作、妥协和领导。例如,在一次班级组织的义卖活动中,孩子们需要共同商量商品的定价、布置摊位、招揽顾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去推销商品,要与小伙伴们密切配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这种社会交往实践让孩子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走向了真实的社会场景,培养了他们的社交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事实上,实践能力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为实践提供了指导方向,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践往往是盲目和低效的。就像建造一座房子,如果没有建筑设计的理论知识,工人们可能不知道如何布局、如何选择材料和采用何种结构,实践就会陷入混乱。反之,实践是理论知识的检验和深化。当孩子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他们会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做科学实验时,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符,孩子会重新审视理论知识,思考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实验操作不当还是理论理解有偏差,这种思考和探索会让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实践能力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的平衡。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更多的实践课程和活动。比如,在物理课上,除了讲解物理定律,还可以安排实验课程和一些简单的物理发明制作项目;在语文课上,可以组织戏剧表演,让孩子将文学作品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锻炼了实践能力。家庭也应该成为实践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种植花草、修理家具等。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能力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对于孩子的发展缺一不可。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种教育方式,而应该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让孩子在理论知识的滋养下,通过实践能力的锻炼,成为既有扎实知识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他们的未来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