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教育最大的误区,就是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
暖爸
2024-08-20 14:50:11

#新星计划4期#昨天有一位朋友跟我说,

她与青春期的女儿矛盾不断。一直以来,这位妈妈都嘶吼着和女儿说话,每次女儿的反应都像个没事人似的,没有任何的反应,选择闭口不谈自己在学校的事情。

时间一长,这位妈妈开始紧张了,觉得不能以这样的关系继续相处,后来妈妈每次回应孩子都是“嗯”“知道了”“可以呀”这样的话。

没想到就在前两天,她惊讶地发现女儿愿意主动说话了,虽然只是些普通日常话语,但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迹象。

今天两个人出门一起去逛街了,关系也变得比以前好了。



其实,这说明了一个道理:

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有时候,我们闭上自己的嘴巴,少说,多听,然后简单回应,就能听到孩子更多的事情。

记得不久之前,我去参加老大的家长会时,老师让孩子分享自己和父母相处的幸福时刻。


有个12岁的男孩子说:“我觉得最幸福的时刻是爸妈带我出去玩的时候,最好是每天都出去。

说完教室里孩子都哄堂大笑,当时在场的很多家长纷纷议论,觉得这个孩子挺贪玩的,还想着天天都出去,一点也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

但后来,我问了男孩原因。

男孩说:“爸妈分开住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都是各忙各的,我很羡慕同学的爸爸妈妈。”

说完原因后,教室里响起了鼓励的掌声,很多父母都忍不住赞许这个孩子很懂事。


但在最开始男孩说出去玩时,大多数家长觉得这个小孩子不懂事。


这是因为很多父母听话只听了一半,就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做出评价和判断,孩子还没说完,我们心里就说了“不行”,孩子的另一半话,我们也就听不到了。

所以,我们真的听懂青春期孩子的话了吗?

在沟通的领域中,有一个“55387”原则,是指55%的信息是依靠肢体传达的,38%的信息是通过说话的声音传递的,而只有7%是通过语言传达的。

大人见得事情比较多,所以光看孩子的肢体表情就能猜个大概,这种反应可能是下意识的,就不会费心思去听孩子说的话,甚至没来得及问问孩子的感受,就迫不急待地想改变孩子。

这样看起来是在沟通,但只是父母这么认为,孩子会觉得“我鼓起勇气跟你聊这些苦恼,结果没得到什么安慰,反倒都是我的错。


但其实,在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时,听他们说话,不仅要观察孩子的肢体表情,更要听孩子说了什么,语气怎么样,我们要给孩子表达感受、说话沟通的机会,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14岁的男孩,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说,他有个好朋友喜欢隔壁班的一个女生,不知道该怎么追?

其实,单看话表面是孩子好朋友有了喜欢的人,但仔细去研究,也许说不定是孩子自己有了喜欢的人,只不过孩子在试探父母的心意和态度,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就想借此问问父母的想法。

很多父母听到孩子说有了喜欢的人,就总是如临大敌,生怕走入歧途,但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只要针对这个话题,和孩子坦诚地交流一下,表明自己的态度,以及告诉孩子这样做需要注意些什么。


用心去听孩子的言外之意,我们可以给出一些正向反馈,比如:“孩子,你刚说的话,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他们说的话中,也隐藏着担心和烦恼,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有一双慧眼,去随时随地观察孩子,去读懂孩子,理解并倾听他们的想法,就像文章开头那位妈妈的做法一样。


青春期的孩子,长时间总被否定,没人听取他们的想法后,渐渐就开始不愿意沟通。

有的是因为不想父母太担心自己,有的是不想管束太多,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很少和父母沟通,没有养成这种习惯。

父母的默默倾听,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情绪慢慢释放。


好的沟通,是基于公平对等的关系而产生,想要走进孩子内心,就要懂得“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即使再关心孩子,也要学会适当“降温”,陪伴孩子要时刻谨记“三颗心”──不要太关心,不要太有好奇心,不要太热心。


一定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要侵入过多。

不求做到完全的理解,但我们可以一起努力,让孩子成为那个愿意开口说话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