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懂孩子的教育方式里,藏着父母的高度
小雨教育说
2024-11-09 16:23:45
你全心呵护的孩子,他能理解你吗?


在一项针对 2000 多名小学生家庭关系的调查中,有一个问题是 “你对父母教育方式的感受”,结果显示:


48.36% 的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压抑;


21.15% 的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无奈;


17.58% 的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厌烦;


8.21% 的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恐惧;


仅有 4.7% 的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感到满意。


许多父母满心疑惑,为什么我们全心全意教育的孩子,却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如此不满?


《孩子的心灵密码》一书中说:爱与教育来自父母,令人遗憾的是误解也来自父母。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以为自己给予孩子的是正确的教育,结果却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带来了深深的困扰和伤害。




01


焦虑的父母,给出的教育,是催促。
电视剧《小舍得》中,田雨岚就是一个典型的焦虑型家长。


她的儿子颜子悠,原本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成绩也不错。但田雨岚却总觉得还不够好,不断地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催促孩子学习。


孩子在饭桌上,她会突然提问数学公式;孩子做完作业,她又马上拿出新的习题集。


颜子悠想踢足球放松一下,她却说:“踢什么球,有那时间还不如多做几道题。”


为了让孩子在奥数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她甚至停掉了孩子唯一的爱好 —— 养蜗牛。


在妈妈无休无止的催促下,颜子悠的眼神渐渐失去了光彩,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少。


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在考场上出现了幻觉。


焦虑的父母,总是急于看到结果,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节奏。


他们不断地催促孩子向前跑,却忘记了孩子也需要停下来欣赏路边的风景,喘口气。


这样的教育方式,带给孩子的不是进步的动力,而是沉重的压力和无尽的疲惫。


02


专制的父母,给出的教育,是压制。
朋友小琳的父母就是非常专制的人。


从小,小琳的一切都要由父母决定。穿什么衣服、交什么朋友、选什么专业,甚至连她的发型都要符合父母的要求。


小琳喜欢画画,但是父母觉得画画没前途,非要她学金融。


小琳反抗过,但是父母却以 “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为由,强行压制她的想法。


在父母的专制统治下,小琳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越来越不自信。


她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爱与自由》一书中说:“如果儿童要创造自己,他就必须生活在爱和自由中,他必须拥有时间、空间,必须拥有爱的照顾和支持,这样他才拥有创造自己的机会。”


专制的父母,不给孩子创造自己的机会,他们用自己的权威压制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失去自我,成为父母的复制品。




03


冷漠的父母,给出的教育,是忽视。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少之又少。


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想和父母倾诉,却得到一句 “我忙着呢,别烦我”。


孩子考了好成绩,期待父母的表扬,却只换来一句 “嗯,知道了”。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回应,但是冷漠的父母却总是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


他们以为给孩子提供了物质条件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长期被忽视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没有安全感。


他们可能会变得自卑、敏感,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04


智慧的父母,给出的教育,是引导。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父母就是智慧的家长。


钱学森小时候,父亲钱均夫并没有强迫他学习某一门学科,而是引导他广泛阅读,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钱学森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就给他买各种科普书籍,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


母亲章兰娟则注重培养钱学森的品德和习惯,教导他要诚实守信、勤劳善良。


在父母的引导下,钱学森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杰出人才。


智慧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他们不会强行给孩子规划人生道路,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他们会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孩子在尝试和错误中成长。


他们也会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力量。




05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


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但是如何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则是每一位父母都要思考的问题。


愿父母们都能明白:教育不是催促,也不是压制,更不是忽视,而是引导与陪伴。


也愿孩子们都能在一个理解、尊重、充满爱的家庭环境中,自由成长、绽放光彩,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