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警惕“德西效应”,错误的奖励会消磨孩子的学习动力。
苗苗说育儿
2024-09-17 16:52:51
#创作挑战赛五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奖励似乎是父母们常用的激励手段。然而,在这看似简单的教育方法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心理学规律 —— 德西效应。它犹如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动力造成负面影响。


image


德西在实验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人们正在进行一项本身就令人愉快的活动(即拥有内感报酬)时,如果此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那么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反而会减少。这一规律被后人称为 “德西效应”。它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奖励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在孩子的学习之旅中,当他们尚未形成自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时,外界给予的激励刺激确实是必要且有效的。就如同在孩子蹒跚学步的初期,父母的鼓励和一些小小的奖励可以成为他们迈出每一步的动力。

这些外部奖励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助推器,帮助孩子克服最初的困难,推动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开始起步。例如,对于一个对阅读毫无兴趣的孩子,家长可以在孩子刚开始接触书籍时,给予一些小贴纸或者一个小小的表扬,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初步热情。


image


然而,当孩子已经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如果家长还一味地进行奖励,就很可能会导致孩子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从而发生学习目标的转移。

原本孩子是因为对知识的好奇、对探索世界的渴望而学习,但过度的奖励却可能让孩子的关注点从学习本身转移到了获取奖励上。这样一来,学习就不再是为了满足内在的求知欲,而是为了得到那些外在的奖励,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我们身边并不缺乏这样的例子。有的孩子原本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沉浸在色彩的世界里,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但是,当父母开始不断地用物质奖励来鼓励孩子画画,比如画一幅画就给多少钱或者买一个玩具,孩子慢慢就会把画画当成获取奖励的手段。一旦没有了奖励,他们可能就会失去画画的动力,原本纯粹的兴趣被物质奖励所侵蚀



image


那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地把握奖励的尺度呢?


把握奖励的时机至关重要。当孩子无意中表现出良好行为的时候,或者是第一次表现出良好行为的时候,这是奖励孩子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些时刻,孩子的行为是自然流露的,他们没有刻意地去追求奖励。

此时的奖励就像是对孩子良好行为的一种肯定和强化,能够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值得继续保持的。比如,孩子在没有任何人提醒的情况下主动整理了自己的玩具,家长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这会让孩子意识到整理玩具是一种好的行为,从而更愿意在以后继续这样做。


父母在奖励孩子的时候要避免单一的奖励方式,尤其不能依赖物质奖励。物质奖励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应该尽量给孩子精神奖励,比如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肯定的眼神等。

这些精神奖励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认可,从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动力。例如,当孩子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告诉孩子自己为他的努力和进步感到骄傲,而不是简单地给予物质上的奖励。


image


此外,父母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孩子发现学习本身的乐趣,让他们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或者获得奖励,更是为了满足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可以引导孩子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比如当孩子解决了一道难题或者对一个知识点有了新的理解时,和孩子一起庆祝这份小小的成功,让孩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内在喜悦。


在教育孩子的漫漫长路上,我们要时刻警惕德西效应。奖励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用得恰当、用得巧妙。不要让错误的奖励方式消磨了孩子原本的学习动力,而是要让奖励成为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动机的催化剂,助力孩子在学习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心去调整我们的奖励策略,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环境。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