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5月20日下午,张某在家刷视频时,有自称“平安银行”工作人员添加其好友,问其是否要贷款,利息3厘。张某按照对方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对方称其流水不够,需要交1万5千元的资金保障。对方通过微信电话指示操作,使用微信扫码转账230元,在抖音购买携程礼品卡3090元,又把验证码发给对方,之后其农行卡被转出7580元,其意识到被骗,共计损失10900元。
此类诈骗往往都会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推广引流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网页等途径发布以“无抵押、免征信、秒到账”等具有诱惑性的网络贷款广告,吸引受害人。
第二步:搭建山寨APP或网页
诈骗分子假冒知名贷款公司,搭建山寨APP或网页,让受害人误以为是正规贷款公司,获取其信任,诱骗其点开链接或扫二维码下载注册APP。
第三步:引导转账
当受害人发现平台显示放款成功且无法提现或迟迟不到账时,诈骗分子一步步诱导其缴纳所谓的“保险费、履约金、保证金、解冻费、公证费”等实施诈骗,或者以“流水不够”“征信未通过”等名义直接要求受害人转账。
当受害人察觉异常要求退还费用时,诈骗分子还会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恐吓并要求受害人继续转账扩大损失。
警方提醒
1. 选择正规贷款渠道
如需贷款,一定要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或有合法资质的贷款平台。
正规机构在办理贷款业务时,不会在放款前以任何理由要求借款人缴纳费用。
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客服电话等渠道核实贷款机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 不轻信网络广告
面对贷款广告,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易相信。
尤其是那些声称“无条件贷款”“低息高额贷款”且要求先缴费的广告,都是诈骗陷阱。
3.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是我们的重要资产,切勿随意透露给陌生人。在办理贷款业务时,要注意确认对方的身份和资质,避免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填写个人信息。
同时,要注意验证码的使用,验证码等同于密码,绝不能随意告知他人。
4. 谨防成为电诈“工具人”
要求“刷流水”办理贷款不可信。犯罪分子极易利用“刷流水”来“洗白”非法资金,不仅无法获得贷款,个人还极易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涉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