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可思: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
2024-08-29 11:12:33

作者:可思


说起文学期刊,很多人的脑海中不自觉地就会冒出《收获》《当代》《十月》《人民文學》《花城》……这样的字眼,这些文学圈里响当当的名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很多作家因为作品被这些期刊刊登而从此崭露头角。

可以说,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期刊发展中不可复制的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成就了文学期刊“洛阳纸贵”的巅峰时刻。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疯狂追求转移了社会关注点。虽然新世纪之后有所好转,但随着精神食粮选择性增多,文学期刊的辉煌也一去不复返。

在社会上曾有一种说法,认为文学已经没落,文学期刊也将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难以“东山再起”。令人欣喜的是,尽管发展屡遇坎坷,文学期刊还是挺过了万难的寒冬。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调整,新的传播格局日渐形成,莫言的得奖、曹文轩的摘冠再一次点燃了人们对文学的热情,经历喧嚣之后的人们忽然发现,作为精神食粮的文学期刊其实一直就在身边。

要感谢的是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办刊人,是他们淡定而坚毅的信心,守住了文学期刊这方净土。是那些真正从内心喜欢文学、热爱文学的人让文学期刊的发展得以保持活力。回过头仔细想想,或许就像《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所说的那样,其实,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真心喜欢文学的人都挺多。泡沫的热情消退之后,文学现在是回归了常态,真正喜欢文学的人会在这个过程中留下来,成为文学坚定的支持者与建设者。

“我从来不认为文学期刊会消失,就像曾历经恐慌的瑞士表,现在依然是贵族中的贵族。只要人们的精神有需求,这就是文学存在的理由,也是纯文学期刊存在的空间。”《花城》主编朱燕玲或许道出了很多办刊人的心声。

其实,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选自《传媒周刊》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