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两枚为民国时期嵊县福新电机织袜有限公司商标。其中一枚红色印刷,福新公司名称采用中英文标注,中上部双圈内有一民国女子灯下坐姿穿袜的刻印图,下部则为“请用国货,挽回利权”双钩书体八字。另一枚蓝色印刷,标“河心亭为记,福新公司制”十字,中间有手绘河心亭图案,简洁明快。两枚商标均由谦龢公司代印。此福新电机织袜公司,《嵊县志》未有记载。
商标图记之“河心亭”,实为罗星亭,旧为剡中名胜。亭基原名文星台,明代万历三十四年,知县文典章倡建未就,施三捷嗣成。地处拱明门外(老东门)的剡溪江畔,历三级而升,竖楼于上。屹立剡溪江中,犹如中流砥柱,有“壮台”之谓。明周汝登、喻安性等均有诗赋之。周汝登之子周孕淳撰诗有“孤亭硉兀依山墉,漱玉琤琤和鼓钟”之句,可证其上之楼即为亭。清顺治六年,知县罗大猷重修之。清人宣城施闰章作有《剡中罗星亭》诗:“剡曲晓冥冥,溪边千仞亭。潮声连舜水,峰影识金庭。山郭人烟白,河桥雨树青。楼头今夜望,何处少㣲星。”后屡经修葺。
1933年《剡声日报周年纪念特刊》登载有嵊县真吾室照相馆张纯如拍摄的罗星亭照片,下有诗云:“江亭俯崔巍,左右双桥卧。修竹映清波,绿净不可唾。”1934年张载阳《越游便览》亦刊有一张罗星亭更为清晰的照片,重檐四角攒尖,葫芦形宝顶,下标“剡溪”,称得上嵊城标志性建筑。登亭可远观西桥,鸟瞰东桥,为观景佳处。1934年,郁达夫南游过嵊,在《南游日记》中提及此亭:“(十月二十三日)十二点过剡溪,遥望着嵊县东门外的嵊山溪亭,下去吃了一次午餐就走。”
解放初期,亭尚完好。文革时期遭到人为破坏,加之流水冲击,罗星亭因台基严重受损而倒塌。按《嵊县志》记载,1972年被拆毁,古迹荡然无存。今此地重建有罗星亭及公园。
---原刊于2022年12月6日《今日嵊州》(越乡文化)
http://epaper.sznews.zj.cn/html/2022-12/06/content_9894_7060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