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李杜都写不出的孤寂,让人佩服了一千多年
千里追花
2024-10-16 20:33:40

遥远的大唐,被世人誉为“诗之国度”。应运而生的唐诗,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光华四溢,照亮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

这样的唐诗,美得那样的无与伦比,美得那样的摄人心魄。使得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痴狂,为之震撼。

这样的唐诗,不仅仅是外表的靓丽,更是直击人类精神的核心。所以,当我们徜徉在唐诗的世界时,我们便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辉煌的大唐盛世。

回到了盛世大唐,回到了遥远的1326年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叫陈子昂的爱国英才,因报国无门而倍感苦闷。

于是,百无聊奈的他登上了幽州台,这幽州台又名为“蓟北楼”,其故址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

而幽州台所处的位置,便是传说中的战国时期燕昭王建造黄金台的位置。而燕昭王搭建黄金台的目的,便是以重金招聘为国效力的天下英才。

到了大唐时期,历史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曾经的王侯将相亦无处可寻,昔日的黄金台更是早已化为了一座废弃的土丘。

陈子昂来到这里,极目远望,苍穹无限,宇宙茫茫。他不禁抚今追昔,感叹宇宙的辽阔,慨叹历史的幽深。而在这广袤无垠的宇宙中,自己则显得那样的孤单与渺小。

然而历史再幽深,宇宙再广袤,也装不下陈子昂的忧愁,因为已近不惑之年的陈子昂,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对民族的忧虑与关切。

他的这种忧虑,他的这种关切,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得不到任何人的接纳,尤其是当朝的大唐统治者。

所以此时的陈子昂,感觉极度的孤独,感觉极度的寂寞,这种孤独和寂寞深入他的内心,深入他的骨髓。而这种孤独和寂寞,不是因为陈子昂自己,而是因为整个国家,因为整个天下。

这种无法排解的孤独和寂寞在陈子昂的心中越积越深,越积越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以至于最后像火山一样冲出他的心口,于是就成了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登幽州台歌》仅仅只有22个字,却充满了无尽的悲壮与激昂,诉说着陈子昂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也传达出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深忧虑。

在这短短的22个字中,使人仿佛看到了陈子昂站在废墟之巅,深邃地望着远方。而他的歌声,却在风中飘荡,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直抵人心。

这22个字,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刺破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沉寂,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心灵。

正因如此,所以明末清初的黄周星在《唐诗快》卷二中说:

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

甚至是有着“诗圣”之称的杜甫,对陈子昂的评价也是非常的高,他就曾经这样评价过陈子昂:“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那么,连诗圣杜甫都如此盛赞的《登幽州台歌》究竟有何妙处?又有什么迷人之处?为什么会如此受人吹捧呢?我们且来看看。

在诗的第一二句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达了诗人独立于幽州台上,孤独在他内心席卷而来,使得他思绪万千。

他想起了古代的明君,想起了那修筑黄金台招纳贤才的千古帝王,他是那样的伟大,胸怀又是那样的宽广。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伟大的灵魂却再也无法触及。

反观自己,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本有雄心壮志,意欲大展宏图,建功立业,可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当朝统治者的采纳,自己的一番抱负得不到施展,这叫他自己怎能不孤独?

想想前贤之伟大,想想自己之落魄,想想天地之间竟无自己施展才华的地方,陈子昂不得不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慨。

到了诗的最后两句,孤独的诗人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样的悲苦之泣,这样的悲苦之泣里包含了诗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生的看法。#新星计划5期##创作挑战赛六期#

他立于幽州台上,眼神再一次望向了辽阔的远方,再一次仰望无尽的苍穹,顿时觉得天地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古今之无限,人类真的难以企及。

不但人类难以企及,他还从时间的无始无终与宇宙之无边无际中,认识到人生之短暂,生命之弱小,实在是不值一提。

所以,人类不应该妄自尊大,而是应该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珍惜现在拥有的分分秒秒,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创建不世之功。

然而,事实是他没有了这种机会,他被大唐的统治者无情地抛弃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唐统治者的后继者也不可能会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所以陈子昂绝望了,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他看不到他的未来。而这种对未来的期许与担忧,不断地交织在他的心头,使得他痛苦不堪。

他凝视着辽阔无边的天地,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渺小的他,在这个广袤的天地之间,更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他的理想和抱负。

所以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一种无人能懂的寂寞,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而无尽的天地,却容不下他的这种孤独和寂寞。

不但容不下,仿佛它还在嘲笑着生命的短暂,仿佛它还在讥讽着陈子昂的渺小。这让陈子昂羞愧难当,于是他更加的感到孤独和寂寞。

而这种孤独如大海一般咆哮而来,顿时吞没了陈子昂的心,吞没了幽州台上的陈子昂整个人,他绝望的心灵终于陷入孤独的绝境。

此时的陈子昂,内心塞满了无尽的孤独和寂寞,这种孤独和寂寞从他的内心流了出来,变成了无尽的凄凉。而这种凄凉不多时便充塞满了整个天地之间,他终于独自怆然而泣下。

那么,如此有抱负又如此孤独的陈子昂到是何人呢?他的孤寂又为何会在历史的天空蔓延了千年?我们再来看看。

陈子昂出生于一个庶族地主之家,是今天的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人。他二十四岁便高中进士,后来官麟台正字,继而又升右拾遗,一生直言敢谏。

正是因为他的直言敢谏,所以一生为人正义而又耿直的他屡次冒死进谏武则天,终于因“逆党”一案而被武则天打入大狱,幸得最终得到免罪复官。

经此一案,陈子昂总想着戴罪立功。公元695年,终于迎来了这样的机会。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到幽州北征契丹,陈子昂也追随前往,并担任幕府参谋一职。

胸怀大志的陈子昂本以为从此便可以大展拳脚了。可谁能想到,这武攸宜不但不懂用兵,面对契丹强兵,还轻率冒进,致使前军陷没,引来全军震恐。

此时,陈子昂主动请缨,献言献策,并愿意亲率一队人马奇袭契丹,可惜武攸宜闭目塞听,未为理睬。

陈子昂却不气馁,不久之后又再度进谏,献计降伏契丹。没想到这武攸宜不但不听,反而怒将陈子昂贬为军曹。

在这种情况下,陈子昂终于看清了武氏一族的统治者的嘴脸。于是,公元698年,陈子昂便以父老为由,退休返乡,不久后,他的父亲便过世了。

然而,虽然退休回乡,可武氏一族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就在他守孝期间,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编造罪名来迫害他。陈子昂最终在狱中冤死,享年仅41岁。

可惜一代雄杰就这样含恨而终,而在初唐朝的黎明与大唐的辉煌之间,陈子昂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引领着诗歌的潮流,为盛唐诗歌的繁荣播下了种子。

这样的陈子昂,被人们称赞为“一代文宗”。而他的影响,则如同春风化雨一般,润物无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其中最出名的包括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张九龄、李白和杜甫等诗坛巨匠。

在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之后,不管是诗坛上,还是文史中,都再也难有这样充满孤独的一首诗。

即便是后来的李白杜甫这样的诗坛巨匠,也都难以写出陈子昂这样的孤寂。而陈子昂这样的孤寂,让无数人钦佩了一千多年。

因此,陈子昂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精神的引领者。他的诗歌,如同烈火,点燃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而他的人格魅力,则如同山岳,坚定而崇高。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