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书评‖山高水长路远 ——《关山情愫》读后感(文/王秋雨)
作家头条
2024-09-27 19:07:16

山高水长路远
——《关山情愫》读后感
(文/王秋雨)

近日,我读了郭进昆老师的《关山情愫》,品精段妙句,如饮甘醴,书中亮点颇多,下面我从感性的角度粗谈一二:

一,语言精美,凝炼自然。一本好书吸引读者的,首先是好的语言。《关山情愫》从题目到结尾,语言无不精彩传神。细细品味,每个题目都很具文学性和艺术性,且开篇就能紧扣题目,以引人入胜的精美妙句抓住读者,如:《芳草入梦来》,题目很能引发读者想象,开头颇具文采:“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不管土地如何贫瘠,山崖上,田埂畔,甚至岩石的罅隙里,总会挤出那么一点儿绿,星星点点的绿,给荒寂了一个冬天的原野涂上一抹诗意的希冀。”细品,连动词都精准到位,这句里挤出一点儿绿的“挤”,涂上一抹诗意的希冀的“涂”,用词之恰切,精确到无以替换。再如《走近森林》,题目即是文章导语,开篇就气势非凡“有山林的地方实在是一种福气。 久居山脚下的一个村庄,抬头见山,低头有树,春可观山花烂漫,夏有葳蕤绿色的蕴藉,秋可闻山果的香气,冬可沉浸在雪落关山、银染树林的童话境界里,那该是何等的幸事。”《丘壑》更是以诗句“脚下踩丘壑,人生必不俗,胸中有丘壑,笔底生波澜”开篇,意境开阔又富含深意。再看意味深长的结尾,如《芬芳月光》末尾“瞧,当我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一缕月光正透过窗棂洒在我的稿纸上,连我写下的这些文字也染上了月光的芬芳”。这些诗意的语言,凝炼生动传神,读来仿若品味仙茗,令人神清气爽,熨帖舒服。这是作者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后的信手拈来,是厚积薄发游刃有余驾驭语言的功夫的自然流露。

二,情感真挚,浓烈动人。郭老师笔下,家乡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一律蕴含深情。生于此长于此的关山之子,在这里抗争,在这里磨练手脚,把对大山的深情诉诸笔端,写进文字,他笔底流淌的,是咏诵家乡风物的款款深情,他笔端刻画的是村民节日习俗的朴素纯美,他字里行间抒发的,是对家乡风物的由衷赞美。郭进昆老师散文里的每个句子都是抒情,这里举两个例句:如《山竹青青》一文末尾“我生命的版图上将永远珍藏着这青青山竹的风姿”。《采药关山》则以“一股隐隐的药香自岁月的深处瓢来”收尾,等等等等,都是美到极致的句子,感人至深的抒情。古人云“情之所至,文自生辉;情之不存,文如枯木。"郭老师的文章之所以耐人品咂,回味无穷,除了深厚的语言功底,更是流淌在文中的真情与读者灵犀相通,共振共鸣。而其文章之所以能以情感人,是因为他本是生活的有心人。对生活倾注真情的人,才能将生活中的苦与乐,笑与泪深情的诉诸笔端。

三,题材广泛,人间万象,尽可入文。身边万物都可入文,但那需要较高的文学素养,需要敏锐的洞察,深刻的感悟,和随时随地的灵感捕捉,郭老师对此驾轻就熟。《关山情愫》里,我们熟悉却忽略的花草树木,鸟叫虫鸣,都形成了优美的文字,化作了感人的深情流淌笔端。诸如关山的青竹、森林、秋池、冬雪,家乡的田野、小河、磨坊、节庆、庄稼以及家园四时风光,个人经历,人情交往等等,凡所见所闻,都以深情的文字呈现给读者。

综上,我认为散文有了真挚情感和优美的语言,且能把身边熟悉的事物以独特的感受写进去,就是很好的散文了。总之,郭老师散文之妙,妙不可言。在本人心中,其高度如关山巍峨,其影响如汭水悠长,我追随学习的路还很长。

(王秋雨,甘肃省华亭市皇甫学校退休教师,文学爱好者,著有散文集《关山秋雨》)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