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过度奖励式教育”:甜蜜的陷阱还是成长的助力?
如果以后
2024-11-23 09:14:03
在教育孩子的漫漫长路上,“过度奖励式教育” 正被不少家长广泛运用。孩子考了好成绩,奖励玩具;完成了作业,奖励零食;帮忙做家务,奖励零花钱。这种看似积极的教育方法,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孩子带来激励的同时,也可能隐藏着诸多问题。



01 从 “物质诱惑者” 的角色中退出
许多家长在教育中不自觉地扮演了 “物质诱惑者” 的角色。他们用各种各样的物质奖励来引导孩子的行为,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积极地学习和做事。

这就像渔夫用大量的鱼饵吸引鱼群,短期内看似有效,但长期来看,鱼群可能只是为了鱼饵而来,而非真正享受捕鱼的过程。当家长过度依赖物质奖励时,孩子可能只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去行动,而不是出于内在的兴趣和责任感。例如,孩子可能为了玩具而快速完成作业,却不关心作业的质量和自己真正学到了什么。

家长要从这个角色中退出,减少物质奖励的使用频率和力度。更多地关注孩子行为本身的价值,引导孩子从内心认同学习和做家务等行为的意义。比如,当孩子完成作业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作业中的有趣内容,而不是立刻拿出奖励。

02 从 “奖励泛滥者” 的角色中退出
有些家长陷入了 “奖励泛滥” 的误区,孩子无论做什么小事都能得到奖励。吃饭快有奖励,按时起床有奖励,对人有礼貌也有奖励。

这就像一场没有规则的游戏,奖品随处可得,使得游戏失去了挑战性和吸引力。孩子在这种环境下,会逐渐对奖励产生麻木感,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不再珍惜奖励,也失去了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家长要从 “奖励泛滥者” 的角色中退出,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只对孩子具有挑战性、付出额外努力或者表现出优秀品质的行为给予奖励。让孩子明白,奖励是对他们特殊付出和优秀表现的认可,而不是轻易就能获取的东西。



03 从 “忽视内在动机者” 的角色中退出
过度奖励式教育往往会让家长忽视孩子的内在动机培养。孩子原本可能对学习新知识、探索世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但频繁的外部奖励会掩盖这种内在动机。

这如同在美丽的花朵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塑料薄膜,虽然花朵暂时看起来鲜艳,但它无法正常呼吸和成长。家长如果只注重外部奖励,孩子在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就可能失去行动的动力。我们要从 “忽视内在动机者” 的角色中退出,鼓励孩子从自身兴趣出发去学习和做事,帮助他们发现学习和生活中的乐趣。比如,当孩子对某个学科表现出兴趣时,提供相关的拓展资料或者有趣的实验材料,激发他们的内在探索欲望。

04 从 “短期激励追求者” 的角色中退出
很多家长使用奖励式教育只是追求孩子短期内的行为改变,而没有考虑其对孩子长期发展的影响。他们希望通过奖励让孩子立刻听话、成绩提高,但这种短期激励可能会带来长期的负面效应。

这就像只关注眼前道路的平坦,却忽略了前方可能出现的大坑。从长期来看,过度依赖奖励的孩子可能缺乏自律能力、内在驱动力和面对困难的坚韧精神。家长要从 “短期激励追求者” 的角色中退出,把目光放长远,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习惯。通过引导孩子树立目标、培养责任感等方式,让孩子在没有奖励的情况下也能持续进步。



总之,“过度奖励式教育” 需要家长们谨慎对待。要从这些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角色中退出,找到奖励与培养内在动机之间的平衡,让教育真正成为激发孩子潜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有力工具。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