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个人数据资产可变现?骗局!
新华网
2024-10-22 19:11:45

近期

在一些短视频平台上

有人发布关于“人民资产APP”的推介视频

声称完成个人数据资产变现权确权

能立即提现个人所有数据资产

每年5月1日会发放

80万元生活津贴等

那么

有没有“个人数据资产”这一说法?

个人数据的价值如何体现?

其价值由谁来认定?

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个人数据资产的概念不存在

数据产权制度仍待出台

记者在几大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推介“人民资产APP”的短视频很多,发布者都在传递一个信息:个人数据值很多钱,只要下载一个APP就能实现确权、交易,简单说就是可以挣钱。有的短视频还贴出了《关于10月15日开放个人数据资产价值变现权确权工作的通知》等。

对此,国家数据局声明称,短视频中所谓颁发“个人数据资产拥有权确权凭证”并不存在,不法分子发布的《关于10月15日开放个人数据资产价值变现权确权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人民数据资产确权服务平台的通知》等,都是伪造的文件。数据产权制度仍待出台。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网安中心测评实验室副主任、3·15信息安全实验室专家何延哲对记者说:

“并不存在视频里所说的个人数据资产这个概念。严格地讲,国家从来没有说过个人数据是资产。数据资产的确权、交易等都是建立在机构组织拥有大量个人数据资源的前提下,这里的数据资产不是指单独的个人数据,因为单独的个人数据没法成为一种具备价值的可交易资产。”

北京实现者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晓晶对记者说:“没有人能认定单独的个人数据的资产性质。个人数据被拿来做交易,说明个人数据具有资产性质、具备资产特征,但这是指个人数据作为集合数据的价值。”

短视频里说到的个人数据

到底是什么?

它实际上是指个人信息,主要包括用户使用APP的注册信息、消费习惯以及一些其他数据,如用户平时使用的文件、文档、音视频、照片等。

何延哲指出,通过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授权给别人使用来创造价值、获得收益,取决于别人能怎么用。

一种是合法使用,比如在APP注册时,用户给出了个人信息,通过注册享受到了相应的服务。但用户还想获得额外的收益,可能性就比较小。

另一种是非法使用。如果用户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授权给他人,他人用来做诈骗、洗钱等非法的事情,这样的受让虽然有价值,但背后的代价是违法犯罪。

因此

从风险视角来讲

把单独的个人数据

当作有价值的资产授权别人使用

本身是行不通的

何延哲进一步指出:“我们平时使用APP,其实已经在享受授权后的权益了。比如,用户可以用自己的个人信息去给自己画像、征信、去贷款,这些正常业务体现的个人数据的价值在以往的应用中涉及了。”

何延哲认为,机构拥有的个人数据之所以具有资产价值,是因为它是大数据。当机构把个人数据汇集起来进行批量化处理后,会提升经济效率,提高社会治理效率,这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所谓数据确权,就是这种价值可以用一些方法来进行估值、计量,然后授权运营。但如果是单独的个人数据,其存在的价值就非常有限,无论授权运营或是把自己的信息授权出去,都不会产生真正的需求,也就体现不出价值。

何延哲表示,国家强调的是公共数据的授权运营,即集中大家的数据力量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其中反复强调个人信息保护。集合个人信息的公共数据中,已经消除了个体的身份标识,做了脱敏、匿名化处理,达成了数据价值和个人信息安全的统一。

人民数据辟谣

个人数据资产变现是骗局

记者在相关短视频中发现,不法分子往往在短视频的留言中,用不同IP进行问答,诱骗不明就里的人上当。

记者检索了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发现各大应用市场均不存在“人民资产”APP。包含“人民”“数据”“资产”等关键词的应用是“人民数据资产服务平台”,该平台由人民网·人民数据开发。日前,人民数据也发布了辟谣声明,称人民数据全称为人民数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人民数据,从未发布过人民资产APP、个人数据资产价值变现确权的文件。

吕晓晶表示:“买卖个人信息就是违法的,网上关于个人数据资产变现的都是骗局,千万不要上当。”

何延哲提醒大家,要正视个人信息的价值,而个人信息一旦被非法利用,会对个人权益造成很大的伤害,并带来风险。不仅信息和财产两空,还可能成为违法犯罪者的帮凶。

编辑: 邱泽宇 姜淞元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