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提到,“近年来,多地基层干部考核增设论文指标”,并且谈到,撰写并发表论文本是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工作需要,却逐渐被引入到基层,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
基层是党和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群众的“一线阵地”。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指的就是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广泛,这就决定了基层干部面临的工作也是方方面面的,但是归根结底,实干、为民、担当才是基层干部最鲜明的底色。因此,基层干部的“论文”应该是为群众办了多少实事好事,而不是撰写和发表论文。
正如媒体谈到的,撰写发表论文本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工作需要,对基层干部来说,撰写论文既费时间、耗精力,而且发表论文还存在着更高的难度。基层干部的绝大部分工作,不应该是坐在办公室,而是应该在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线。要求基层干部必须撰写并发表论文,基层干部必然会面临种种困难。
首先,是专业和经历的问题,即便当前新入职的基层干部大部分都是年轻的高知群体,但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未必就是所学专业,加上基层工作经验有限,如何能够写出上级要求的专业性论文?如果让年纪大的干部执笔写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是时间和精力的问题,基层干部的绝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到现场、跑一线,基层工作现状跟论文写作要求恰好相反,这不是逼着基层干部“白加黑”“5+2”?纯粹是给基层干部增加负担。最后,是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每个基层干部都是身兼多职的“多面手”,对某个领域的研究了解并不深,写出来都犯难,还要让其发表,更是难上加难。
将撰写发表论文纳入考核,有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纵然此举有利于促进干部对工作的思考,但是一旦成为一项硬性指标和普遍要求,就会成为基层工作新的负担,必然产生找人代笔、照搬抄袭、花钱上稿等等乱象,其滋生的不良风气可想而知。让基层干部撰写并发表论文,可以提倡,但大可不必纳入考核,在基层工作中并无普适性。
基层干部必须发表论文?没必要!“术业有先后,学术有专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基层干部的“专业”就是贯彻执行政策、服务保障民生、推动地方发展,这就要求基层干部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撸起袖子实干苦干巧干,绝不是花几天乃至几周时间来写论文。基层干部的“论文”,就是给群众办好每一件实事好事,“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
这也侧面反映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任重而道远,一方面,需要各级各部门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另一方面,要防止新问题、新表现、新形式;同时,必须加强监督检查、追责问责,让形式主义没有滋生的土壤。(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丁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