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札记(24)|莫让非遗体验落差成为传承保护的绊脚石
韩枫桦
2024-08-23 08:56:09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太”的文化,要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对延续中华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在一线调研时看到,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的重申报轻保护、重形式轻实体、重体验轻传承的现象,值得我们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尤其是我们随着时代变迁的今天,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非遗的光芒似乎在某些角落逐渐黯淡,其中,非遗体验中的落差成为了横亘在传承与保护道路上的一块巨石。

    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其生命力在于传承与体验。然而,在商业化浪潮的推动下,一些非遗项目被过度包装,失去了原有的质朴与纯粹。游客踏入精心打造的“非遗小镇”,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千篇一律的表演,却难以感受到非遗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匠人精神的温度。这种体验上的落差,不仅让游客失望而归,更让非遗的精髓在无形中流失。
     非遗体验中落差的根源,在于对非遗价值的误读和短视的商业追求。一些地方将非遗视为吸引游客的噱头,忽视了其作为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他们追求的是短期的经济效益,而非长期的文化传承。这种心态导致了非遗体验的肤浅化和同质化,使得非遗在市场的喧嚣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要解决非遗体验落差的难题,我感觉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非遗观。非遗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资源,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尊重非遗的原真性和整体性,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同时,加强非遗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欣赏水平,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

     其次,创新非遗体验方式也是关键。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生动、沉浸式的非遗体验。同时,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非遗旅游线路和产品,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第三,加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非遗传承人是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承者,他们的技艺和智慧是非遗得以延续的根基。我们应该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包括资金扶持、技能培训、传承环境改善等,让他们能够安心传承、乐于传承。

    总之,非遗体验落差是非遗传承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非遗观、创新非遗体验方式、加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才能打破这一绊脚石,让非遗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