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执笔天涯】《认证与认作:文学平台的流量与灵魂》
钱安
2024-08-28 16:17:14
  在这个时代,文学与网络的融合,让文学创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然而,近日,巴中的一位文友却向我们倾诉了当地文学媒体平台选稿时“认证不认作”的现状。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文学平台到底是在追求流量,还是在追求灵魂? 

#顶端秋日创作季# 

  “认证不认作”,即只看重作者的身份和名气,而忽略其作品本身的质量。这样的现象看似是流量至上的时代产物,但其实质却是对文学价值的扭曲。文学本就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对话,是灵魂的碰撞。如果仅以名气大小来评定作品的价值,那么文学的本质就被抛诸脑后,文学的生命力也被严重削弱。

   一位文友讲述了多年以来多次向当地某报投稿经历,他精心打磨的作品被拒之门外,反倒是某位知名作家的旧文被录用,原因无他,只因后者有“流量”。文友感叹:“难道文学创作的意义就在于此?文学的真正价值在哪里?”的确,文学的魅力在于文字本身,而非附带的光环。如果一味追求流量,文学作品将失去灵魂,变成空洞的躯壳,最终失去读者的喜爱。

在信息洪流中,文学似乎成了一种稀缺资源。它如同深山里的清泉,静谧而珍贵。但在一些地方,文学的传播却遭遇了尴尬的困境,这不禁让人感叹:难道文学的魅力真的取决于作者的身份吗?
  文学作品的价值应该由读者来评判,而不是平台根据名气来决定。文学平台应尊重每一位创作者的努力,给予优秀作品应有的关注,而不应盲目追求名人效应。只有这样,文学才能保持其独立性和纯粹性,真正成为滋养人心的甘露。

  真正的文学作品,是用心血铸就的,它不仅传递着思想,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文学的魅力,不在于它是否出自名家之手,而在于它能否触动人心。让我们回归文学的本质,用一颗敬畏的心去感受每一篇作品背后的情感与温度,让文学的光芒照亮每一个人的心灵。
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学的价值究竟应该由谁来定义?是市场还是读者?又或者是那些真正热爱文字、用心创作的人们?

  文学本应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它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与思考,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无论是名家之作,还是新人之笔,只要能触动心灵,就是有价值的。然而,当文学被赋予了过多的商业属性,当它的评判标准变成了流量和名气,那么它就可能失去原有的魅力与意义。


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我们或许无力改变整个大环境,但至少可以从自身做起,坚持自己的文学理想。正如那位巴中文友所言:“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那些默默无闻却充满才华的写作者。”这不仅是一种对文学本身的尊重,更是对每一个用心创作的灵魂给予的认可与鼓励。

同时,也期待那些掌握着文化传播渠道的平台能够有所反思,回归到文学最本质的追求——发现好作品、推广好作品。让每一位认真写作的人都有机会被看见,让每一份真挚的情感都有机会被传递。毕竟,文学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它是连接人与人心灵深处的一座桥梁。

在这个充满浮躁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守护那份对纯粹文学的热爱吧!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