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的教育氛围中,唠叨式教育犹如夏日里的蝉鸣,无休无止,却往往事与愿违。父母的唠叨本意或许是为了孩子好,但却可能成为孩子专注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面,把一切对你没有好处和对你不相宜的东西都抛开。” 然而,在唠叨声中,孩子很难将精力聚焦在他们应该专注的事物上。
在唠叨式教育的家庭里,父母总是担心孩子没有记住自己的教导,于是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话语。从起床穿衣、洗漱吃饭到学习作业、日常行为规范,父母的唠叨如影随形。孩子准备出门上学,父母会在一旁念叨:“书包检查了吗?作业带齐了没?钥匙别忘拿了,在学校要认真听讲,和同学好好相处……” 这些话语看似温馨提醒,可日复一日、反反复复,孩子的内心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唠叨式教育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他们正试图集中精力解一道数学题或者背诵一篇课文,父母却在旁边不停地唠叨:“坐直了,别驼背,你看你写作业这么慢,要认真点啊……” 这些唠叨会打断孩子的思维过程,使他们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任务中。
就像一只正在努力编织蛛网的蜘蛛,不断被外界的干扰打断,最终难以完成完美的作品。原本孩子可能正沉浸在知识的探索中,却被父母的唠叨拉回到烦躁的情绪里,注意力被分散,专注度大打折扣。
长期处于唠叨环境下的孩子,会对父母的话语产生 “免疫”,甚至充耳不闻。父母的唠叨渐渐失去了教育意义,孩子不再重视其中可能蕴含的正确指导。
而且,这种教育方式还可能让孩子变得不耐烦和焦虑,他们的内心世界被这种负面情绪充斥,更难以集中精力去做自己的事情。例如,在考试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脑海中不自觉地浮现出父母唠叨的声音,而无法专注于试卷上的题目,影响考试成绩。
那么,如何改变唠叨式教育,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表达欲望。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或给予建议时,简洁明了地传达重点信息即可。比如,在孩子出门前,只需要问一句:“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而不是反复强调各种细节。对于重要的事情,可以和孩子坐下来,认真地谈一谈,确保孩子理解后,就不要再过多重复。
尊重孩子的专注时间。当孩子在学习、阅读或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不要去打扰他们。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的姿势或者习惯,可以在他们完成任务后,温和地提醒,而不是在过程中不断唠叨。例如,孩子在画画时,父母不要在旁边一会儿说颜色用得不对,一会儿说构图不好,而是等孩子画完后,再和孩子一起欣赏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采用积极的沟通方式。少一些指责和命令式的唠叨,多一些鼓励和引导。比如,当孩子作业写得慢时,不要说 “你怎么这么磨蹭”,而是说 “你今天如果能比昨天更快地完成作业,就可以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哦”。这样的沟通方式既不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度,又能激励他们提高效率。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要懂得运用简洁的智慧。唠叨式教育的家庭很难培养出专注的孩子,我们应该摒弃这种无效的教育方式,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有序、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在专注中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向着自己的目标稳步前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