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王安石变法后的官僚代表:依附权势反复无常的“杨三变”
大宋趣史
2024-10-28 16:12:07

#宋朝那些人事儿与典故#

2005年, 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张沟发现一北宋夫妇墓地,奇怪的是墓志并没有撰写墓主人的生平事迹,只有简单的“宋故宝文阁待制赠太中大夫杨畏子安”。杨畏历经神宗、哲宗、徽宗三朝,那时代党争激烈,他却能屹立于政坛不倒,新党、旧党都任用他为重要的御史,苏轼、苏辙都和有交往; 宋神宗元丰年间他担任御史,积极拥护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死后元祐派掌权,他丝毫没受影响,深受吕大防、苏辙、刘挚信任,继续担任御史;宋哲宗亲政后元祐派倒台,他又支持新法,人称“杨三变”。

青少年时期杨畏潜心研究学问,深受王安石学术思想影响,他把自己的著作拿给新党吕惠卿看,吕惠卿很欣赏他,提拔他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因为吕惠卿的关系,杨畏结交了新党张璪、舒亶,张璪、舒亶陷害过郑侠、苏轼,制造了苏轼“乌台诗案”。舒亶还担任过杨畏上司。

宋神宗元丰五年,舒亶推荐他为监察御史。宋朝人很重视台谏,台谏官可以给皇帝提意见,还可以监督宰相与百官,“谏官、御史权势可以比肩宰相” 。谁控制了台谏就能掌握政治走向,所以宋仁宗时代很重视台谏官的选择, 当时台谏官必取天下第一流人才, 必须学术才行俱备。为顺利推行王安石新法,熙宁二年 (1069年) , 宋神宗取消了台谏官资格限制 , 以后台谏官由御史中丞直接推荐,没有官职高低的限制。杨畏依靠吕惠卿的关系网,就可以担任台谏官

宋仁宗时包拯也担任过监察御史, 他刚刚上任就遇到皇宫失火, 包拯随即上书宋仁宗,建议不要重修,避免劳民伤财。某地旱灾,米价太高,很多百姓饿肚子,包拯又上疏建议开仓放粮赈济灾民。而杨畏担任监察御史有近一年时间,从未给皇帝提过建议,也没有为百姓疾苦发声。他做的多是监察百官的工作,如某刑部侍郎断案没有责任心。

此时王安礼任副宰相,杨畏的上司舒亶和王安礼有矛盾,他发现尚书省下发的公文,应留有档案,可是王安礼却没有这么做,于是舒亶弹劾王安礼违法,欺骗君主。王安礼不服,反问舒亶主管的御史台可有档案?宋神宗让他拿来档案,舒亶查看方知御史台也没有档案,他只好伪造了一份档案,让人识破。王安礼又弹劾舒亶贪污公款,舒亶遭到撤职处分。

舒亶是杨畏的恩人,杨畏还上书宋神宗,为舒亶辩解,说他是遭人陷害。杨畏还继续弹劾王安礼不遵守法律。无奈王安礼此时正受宋神宗宠信,杨畏改任地方官。大概在此时杨畏看透了权力场上的真相,御史已经失去监督权,只有依附掌权者才能生存。

宋神宗死后旧党掌权,新党失势都遭贬官,杨畏虽然任地方官,远离权力中心,但他心中并未远离权力场,利用人脉关系结交了很多旧党,期待东山再起。终于在元祐五年机会来临,元祐派分裂为以程颐为首的洛党,苏轼为首的蜀党,刘挚为首的朔党,只有吕大防为宰相无党。杨畏和苏轼是同乡,刘挚曾是他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吕大防的女婿王谠和杨畏关系很好。

此时吕大防任右相(次相),刘挚任副宰相。吕大防主张调和新旧党争,提拔任用一批新党官员。杨畏没有参与迫害旧党,又是吕大防女婿的好朋友,如果提拔他为御史,将对吕大防很有帮助,于是吕大防起用杨畏为监察御史。消息传出,刘挚为首的朔党纷纷上疏,反对任用杨畏。一个多月后杨畏改任为户部员外郎。

第二年杨畏由刘挚的亲信推荐,任殿中侍御史。原来刘挚想争首相之位,他们都认为杨畏是自己人,都想让他为自己卖命。看来杨畏平时没少和刘挚、吕大防拉关系。按说刘挚算是杨畏恩人,但他很快看出权力斗争中吕大防占上风,他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吕大防一边。

刘挚的好友邢恕写了一封给他,刘挚回信中有“为国自爱,以俟休复。”一句。这封信落在了地方官茹东济手中,茹东济怨恨刘挚不帮他升官,于是他把这封信抄写下来,交给了杨畏。杨畏大喜,上疏弹劾十事。“休复”出自易经,本是指走没多远,又折返回来的意思,比喻邢恕还有机会返回中央,杨畏却故意曲解,说“休复”是说刘挚劝邢恕等待太后去世,皇帝复位。又说刘挚收留章敦之子,章惇是新党,多次和太皇太后做对,太皇太后很不喜欢他。果然太皇太后大怒,刘挚遭罢相。杨畏后来又弹劾右相苏颂、范纯仁,深得吕大防信任,吕大防提拔他为礼部侍郎(从三品)。

太皇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亲政,杨畏看出吕大防与元祐派要失势,他最先上疏称赞宋神宗,推荐章惇为宰相。这年科举考试,初考官选中的多是夸赞元祐派的试卷,杨畏却选的都是夸赞宋神宗的试卷。

杨畏结交了章惇妻子的侄儿张横,他让张横带话给章惇说:“我之前依附吕大防,是因为他势力大。我本想弹劾吕大防,却遭去职。我虽然给元祐派做事,心里想的是新党。也是我第一个推荐您任宰相”杨畏为了仕途,当着章惇面前大骂吕大防。有官员实在看不下去说:“杨侍郎前日谄事吕相公,亦如见章相公也。”杨畏做的太过分了,让章惇也瞧不起他,只是改任他为吏部侍郎。杨畏又转投章惇政敌李清臣、安焘,章惇知道后,改任他知真定府。

宋徽宗时他入元祐党籍,蔡京为宰相,杨畏让子侄找到蔡京,说自己在元祐年间,弹劾过苏辙。杨畏和蔡京死党薛昂关系很好,他又摆脱薛昂说情,让蔡京将他从元祐党籍中剔除,恢复了他宝文阁待制的官职。宋徽宗政和二年,他又上疏宋徽宗请求封禅泰山,文章极其奉承谄媚。

他死时六十九,因他口碑太差,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毫无政治操守,死后没有人愿意给他撰写墓志铭,墓志铭只简单写“宋故宝文阁待制赠太中大夫杨畏子安”。

刘子健先生将官僚分为理念型、仕进型和渎职型,渎职型指的是“原则、无道德,对官职有强烈兴趣,但是将之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而非事业,因此他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权势来营求私人的物质利益。”杨畏无疑就是此类官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官僚呢?当然与皇帝、宰相有关,宋神宗曾说:“天下守令之众,至千余人,其才性难以遍知,惟立法于此,使奉之于彼,从之则为是,背之则为非,以此进退,方有准的,所謂朝廷有政也。……夫家自为政,人自为俗,先王之所必诛;变风、变雅,诗人所刺。朝廷惟一好恶,定国是,守令虽众,沙汰数年,自當得人也”大意是地方官只有听从皇帝命令,并忠实执行,才会得到皇帝重用。

王安石也说过:“宁用寻常人不为梗者。若所欲作与理背,即误陛下所欲为;又陛下每事未免牵于众论,或为所牵,即失事机,此臣所以不能不豫虑也。 ”意思是用人要用听话的官僚,皇帝不用考虑大臣的意见,尽管去做。了解杨畏的事迹,就能知道王安石变法带来的后遗症,台谏官不再监督权力,成为依附权力的墙头草。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