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如何运作融媒工作室?新民晚报社这场业务沙龙干货满满
传媒行业内参
2024-11-25 21:44:23

来源:新民燕窝

11月21日下午,新民晚报社在集团11楼会议室举办媒体融合发展业务沙龙,邀请解放日报“懂经”工作室文汇报“冲呀花花采访团”工作室,与报社七个融媒工作室负责人、主力成员一起,结合典型案例,交流运作心得。活动由新民晚报社运营协调部主任晏秋秋工作室负责人晏秋秋主持。

 “做深度报道有无流量焦虑?” 

  “如何与经营团队合作?” 

九位负责人围绕日常业务,真诚分享、畅谈经验,前来“取经”的报社首席采编人员及青年业务骨干积极参与互动、深入研究探讨,现场气氛热烈、干货满满,一起来看看吧。

 嘉宾分享 

张奕
解放日报社上观财经频道总监
“懂经”工作室负责人
做正能量的大流量。围绕主责主业,在坚持解放日报头部时政平台定位的同时,提高党和政府的声量,报道好上海经济领域的亮点。发挥采访优势,做好主题报道,进博会期间的开幕式短视频、李佳琦专业领域话题等均获得了良好流量。
重塑生产流程。从选题策划、人员安排开始,同步考虑报纸、上观、“懂经”号的选题角度,随后组织采写或视频拍摄。在视频产品中,一名条线文字记者出镜播报,一名记者配合拍摄剪辑。
报网联动释放潜力。我们现在更多考虑的是,对于一个新闻,到底是用文字、还是视频、还是小红书图文形式来呈现更好。对于那些既上不了报纸、又上不了“懂经”号的,一般性的条线稿,严格控制发稿。这样,腾出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打破条线分割。不做简单一事一报,跳出条线跑条线有传播力的深度稿件,是更有行业思维、全国视野、全球视野的稿件。如统合小红书马路生活节、蚂蚁集团外滩大会、大众点评必吃榜单等,策划一组上海商旅文体展样本的深度稿件。
“懂经”工作室坚持独家采写质量反复打磨网络IP建设为抓手,引导党报经济报道的选题策划、新闻采写和写作以及队伍建设,提高党报网络舆论阵地声量,推动传统纸媒记者向能写、能拍、能讲、能剪的全能型“融媒记者”转型。
顾一琼
文汇报政法部主任
“冲呀花花采访团”工作室负责人

聚焦中外交流交往,以中外青少年国际友谊互动营为契机,“冲呀花花采访团”制作了一条短视频,视频中,匈中双语学校学生唱起中文歌,瞬间暖意融化,该视频被外交大咖转发。一年多时间,“花花”聚焦中外交流民间交往,制作近百条短视频,频频被华春莹副部长等外交大咖,以及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公号,驻外使领馆公号转载。

平衡快镜深镜。短视频时代不是不需要内容,而是需要更硬核的内容,以芬兰总统斯图布抵达上海为例,用户的关注点除了斯图布肢体语言传递出的亲和,还关注到上海小孩的自信,礼宾车可以开到高铁站台上等细节。短视频以温暖画面瞬间传递大量简单的信息,满足用户即刻情绪价值。

去班味去爹味。在传播中,要讲自己愿意听,别人听得进的话。如记者捕捉到旧金山市市长看大熊猫的兴奋画面,体现熊猫外交的亲切感真实感。还有“寒冷夜,中美青少年焐热浦江”“从钱凯到上海”等等。

晏秋秋

新民晚报社运营协调部主任

晏秋秋工作室负责人
选对平台,积累铁粉。工作室选择了熟人社交圈的视频号,能够快速感受到用户反馈。
此外,还研究粉丝年龄、性别、户籍、受教育程度等要素,从而建立45岁到65岁上海户籍高中毕业男子的粉丝画像,并适应与其对话的风格。
提升内容针对性,留住铁粉,如快速就粉丝集中反馈的线索制作反馈内容,培养粉丝积极反馈的习惯。
钱俊毅
新民晚报社民生新闻中心副总监
群工部主任、新民帮侬忙工作室负责人
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形成更具黏合度的媒体和粉丝间的“双向奔赴”?如何让“瞬时流量”成为“常态常量”?这是“新民帮侬忙”融媒体工作室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实践中的探索,我们认为“做优‘盘内招’”“做实‘盘外招’”是关键所在。
所谓“盘内招”,就是打造一支“提笔能写 举机能拍 对镜能讲”的“六边形战队”,在深入深入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中,磨出为民而呼、无懈可击的有建设性的高质量报道,并以多平台、直播化、视频化的发布方式让受众与媒体“同频共振”。
所谓“盘外招”,就是打造一个能用、想用、管用的能解决问题的“共享平台”,功夫不仅要花在报道上,更要用在报道外,在“为民而为”的紧盯不放中,让“民之所望”化为“惠民之实”,以平台的靠谱实用成为更多人的“日常必需品”
田诗雍
新民晚报社全媒体编辑中心项目组编辑
侬好上海工作室主力成员

做有态度的热点。热点一定是吸流量的体质,可以跟随,但要有自己的角度和态度。如围绕各家媒体报道的豫园灯会,选取花灯造型和《繁花》电视剧神似的点切入,充满喜感,引发共情。

做剧场化的种草。结合最新的埃及展热点,选取文创种草的冷门角度,以领导布置采访任务,小编摸鱼买买买为故事线索,引导观众观看,形成了符合“侬好上海”风格的视频内容

做生活化的视频。每一条新闻视频背后都藏着一个六边形战士,“侬好上海”获授权的80岁外婆和孙子用上海话互动的视频大火,主人公还专门拍摄视频感谢新民晚报的关注,双向奔赴,体现了“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吴宇桢

新民晚报社时政新闻中心主编(国际新闻部)

深海区工作室主力成员

深海区目前是“两个轮子走路”。一大业务板块是国际新闻报道,深度解读国际新闻事件。另一个是做好国际传播,把中国故事讲到国外去。在这个逻辑转换中,我们也在摸索如何更好地进行两个方向的融合和交流。

今年,我们还协助报社承办了百名日本大学生看中国·上海站活动,聚焦上海城市治理、科技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艺术四大领域,期间也生产呈现了多语种的高流量产品,还收到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感谢信。

厉苒苒

新民晚报社文体新闻中心主编(体育新闻部)

厉苒苒工作室负责人

机缘巧合,积累第一桶金。时值2021年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观众无法亲自前往,国内媒体报道的相较也少,而“厉苒苒”临阵磨枪突击了视频制作,随后在大环境下快速在各渠道拿到了很好的流量排名。

深耕垂类,做到野蛮生长。体育是一个相较垂直细分且小众的领域,且拥有野蛮生长,百花齐放的特质。“厉苒苒”早期乘着短视频的东风,取得了良好的名声,获得了很多合作机会及渠道的重视,打下了后续发展的基础。

拥抱时代,主动接轨技术。新媒体时代,“厉苒苒”借助团队平台,主动对接各类技术渠道,争取各类KOL资源,获得了较好的成效。此外,借助“数字人”技术制作的产品,也得到了较好的社会反馈。

李一能

新民晚报社首席记者(政法新闻部)

江江三人行工作室负责人

机缘巧合,两会出发。正值两会召开,而记者江老师在休息时尝试录制的视频表现出了较强的网感,因而团队结合三个记者互相访谈的方式延伸话题,成立了“江江三人行”栏目。

编制剧情,寻找笑点。两会的主题相对严肃,因此团队编写了系列剧情,从而软化内容,并尝试穿插笑点和包袱,增加内容可读性。

做好标题,寻找规律。为了提升播放量,团队蹲点家族群中老年转发内容的标题关键词,并总结规律,寻找大家的关注点,重新拟定标题。

打卡稀缺,做好解读。团队总结了会火的要素,如稀缺资源的打卡型内容,与民相关的政策解读,本土化的话题等。

葛敏

东方体育日报新媒体编辑

懂小姐工作室负责人

流量时代,丢掉偶像包袱。年轻的采编人员一开始也有颜值焦虑,但在熟悉过程中,逐渐习惯镜头,甚至尝试素颜出镜。

选好平台,积极破圈传播。选择视频号,积极配合转发朋友圈,从而拓宽内容的影响力。

选好落点,迎接流量到来。工作室策划的外籍运动员颜值系列独家、覃海洋走路姿势细节等趣味性内容获得了高流量。

 学员感想 
报社首席采编人员及青年业务骨干参加了本次沙龙,他们听完分享,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 新民晚报社首席记者(科教卫新闻部)郜阳:

两个半小时的交流,都是干货。尽管自己目前还没有将很多精力转向视频,但邀请的几家融媒工作室都有了解,也一直关注。

这场业务沙龙,解决了自己的不少困惑。不过,在大家“头脑风暴”的启发下,也酝酿了不少新问题:现在的融媒工作室和过往要求的“配视频”区别在哪里?平衡报纸文字和视频产出,有没有更优解等等。

  • 新民晚报社政法新闻部 记者曹博文: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深知每次与人交流都是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因此我格外珍惜这次与“花花采访团”及“懂经”老师的交流。

过去,我一直注重拍摄和视频制作的技术细节,追求形式的完美与精致。然而,在听取了“花花采访团”和“懂经”老师的深入介绍后,我对短视频的制作有了更为深刻和全新的理解。我意识到,除了形式美,内容的深度和触动力同样重要

“短视频是信息的浓缩”这个观点让我“顿悟”,我理解了短视频更需要独特的,鲜活的视角。哪怕内容形式没那么完美,也会获得较好的传播力。
  • 新民晚报社政法新闻部 记者陈佳琳:

今天有幸参加了媒体融合发展业务沙龙,聆听了“晏秋秋”“懂经”“冲呀花花采访团”等融媒工作室的负责老师分享运作的经验与得失,深感启发

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无论新媒体如何迅猛发展,内容生产依然是其短板。我们既要坚守初心,又要勇于创新,立足自身优势与资源,明确受众与定位,注重内容垂直度,提升视频的传播力与吸引力,不断探索个性化发展的新路径。
  • 新民晚报社经济新闻部 编辑陆佳慧:

在媒体转型改革的关键时期,这场分享会令我获益良多,尤其是多位头部工作室负责人提到的大胆试、大胆闯的创业精神,让我心生敬佩。改变不可避免,要敢于直面变化和挑战,积极更新自己,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 新民晚报社群工部 记者姚储杰:

在业务沙龙上,解放、文汇的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她们管理的两个融媒体工作室,从起步探索发布什么内容,到逐渐成熟形成稳定的发布机制,一步步的解说使我受益匪浅。
就像咱们群工部的“新民帮侬忙”一样,从2019年夏令热线开始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一直到现在,图文、视频、直播各方面都逐渐成熟。每一个融媒体工作室的成长都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内容为王”,只有好的内容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在这么多账号中脱颖而出。
面对集团新一轮改革,这样的经验交流是很及时、很有必要的,能让大家在步入新赛道时少走弯路。

微信编辑:董浩帆  

执行编辑:包永婷

二审:郁风 

责任编辑:彬彬



来源: 上海报业集团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