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燕窝
11月21日下午,新民晚报社在集团11楼会议室举办媒体融合发展业务沙龙,邀请解放日报“懂经”工作室、文汇报“冲呀花花采访团”工作室,与报社七个融媒工作室负责人、主力成员一起,结合典型案例,交流运作心得。活动由新民晚报社运营协调部主任、晏秋秋工作室负责人晏秋秋主持。
“做深度报道有无流量焦虑?”
“如何与经营团队合作?”
九位负责人围绕日常业务,真诚分享、畅谈经验,前来“取经”的报社首席采编人员及青年业务骨干积极参与互动、深入研究探讨,现场气氛热烈、干货满满,一起来看看吧。
嘉宾分享
聚焦中外交流交往,以中外青少年国际友谊互动营为契机,“冲呀花花采访团”制作了一条短视频,视频中,匈中双语学校学生唱起中文歌,瞬间暖意融化,该视频被外交大咖转发。一年多时间,“花花”聚焦中外交流民间交往,制作近百条短视频,频频被华春莹副部长等外交大咖,以及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公号,驻外使领馆公号转载。
平衡快镜深镜。短视频时代不是不需要内容,而是需要更硬核的内容,以芬兰总统斯图布抵达上海为例,用户的关注点除了斯图布肢体语言传递出的亲和,还关注到上海小孩的自信,礼宾车可以开到高铁站台上等细节。短视频以温暖画面瞬间传递大量简单的信息,满足用户即刻情绪价值。
去班味去爹味。在传播中,要讲自己愿意听,别人听得进的话。如记者捕捉到旧金山市市长看大熊猫的兴奋画面,体现熊猫外交的亲切感真实感。还有“寒冷夜,中美青少年焐热浦江”“从钱凯到上海”等等。
晏秋秋
新民晚报社运营协调部主任
做有态度的热点。热点一定是吸流量的体质,可以跟随,但要有自己的角度和态度。如围绕各家媒体报道的豫园灯会,选取花灯造型和《繁花》电视剧神似的点切入,充满喜感,引发共情。
做剧场化的种草。结合最新的埃及展热点,选取文创种草的冷门角度,以领导布置采访任务,小编摸鱼买买买为故事线索,引导观众观看,形成了符合“侬好上海”风格的视频内容。
做生活化的视频。每一条新闻视频背后都藏着一个六边形战士,“侬好上海”获授权的80岁外婆和孙子用上海话互动的视频大火,主人公还专门拍摄视频感谢新民晚报的关注,双向奔赴,体现了“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新民晚报社时政新闻中心主编(国际新闻部)
深海区工作室主力成员
深海区目前是“两个轮子走路”。一大业务板块是国际新闻报道,深度解读国际新闻事件。另一个是做好国际传播,把中国故事讲到国外去。在这个逻辑转换中,我们也在摸索如何更好地进行两个方向的融合和交流。
今年,我们还协助报社承办了百名日本大学生看中国·上海站活动,聚焦上海城市治理、科技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艺术四大领域,期间也生产呈现了多语种的高流量产品,还收到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感谢信。
厉苒苒
新民晚报社文体新闻中心主编(体育新闻部)
机缘巧合,积累第一桶金。时值2021年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观众无法亲自前往,国内媒体报道的相较也少,而“厉苒苒”临阵磨枪突击了视频制作,随后在大环境下快速在各渠道拿到了很好的流量排名。
深耕垂类,做到野蛮生长。体育是一个相较垂直细分且小众的领域,且拥有野蛮生长,百花齐放的特质。“厉苒苒”早期乘着短视频的东风,取得了良好的名声,获得了很多合作机会及渠道的重视,打下了后续发展的基础。
拥抱时代,主动接轨技术。新媒体时代,“厉苒苒”借助团队平台,主动对接各类技术渠道,争取各类KOL资源,获得了较好的成效。此外,借助“数字人”技术制作的产品,也得到了较好的社会反馈。
新民晚报社首席记者(政法新闻部)
机缘巧合,两会出发。正值两会召开,而记者江老师在休息时尝试录制的视频表现出了较强的网感,因而团队结合三个记者互相访谈的方式延伸话题,成立了“江江三人行”栏目。
编制剧情,寻找笑点。两会的主题相对严肃,因此团队编写了系列剧情,从而软化内容,并尝试穿插笑点和包袱,增加内容可读性。
做好标题,寻找规律。为了提升播放量,团队蹲点家族群中老年转发内容的标题关键词,并总结规律,寻找大家的关注点,重新拟定标题。
打卡稀缺,做好解读。团队总结了会火的要素,如稀缺资源的打卡型内容,与民相关的政策解读,本土化的话题等。
葛敏
懂小姐工作室负责人
流量时代,丢掉偶像包袱。年轻的采编人员一开始也有颜值焦虑,但在熟悉过程中,逐渐习惯镜头,甚至尝试素颜出镜。
选好平台,积极破圈传播。选择视频号,积极配合转发朋友圈,从而拓宽内容的影响力。
新民晚报社首席记者(科教卫新闻部)郜阳:
这场业务沙龙,解决了自己的不少困惑。不过,在大家“头脑风暴”的启发下,也酝酿了不少新问题:现在的融媒工作室和过往要求的“配视频”区别在哪里?平衡报纸文字和视频产出,有没有更优解等等。
新民晚报社政法新闻部 记者曹博文:
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深知每次与人交流都是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因此我格外珍惜这次与“花花采访团”及“懂经”老师的交流。
过去,我一直注重拍摄和视频制作的技术细节,追求形式的完美与精致。然而,在听取了“花花采访团”和“懂经”老师的深入介绍后,我对短视频的制作有了更为深刻和全新的理解。我意识到,除了形式美,内容的深度和触动力同样重要。
新民晚报社政法新闻部 记者陈佳琳:
今天有幸参加了媒体融合发展业务沙龙,聆听了“晏秋秋”“懂经”“冲呀花花采访团”等融媒工作室的负责老师分享运作的经验与得失,深感启发。
新民晚报社经济新闻部 编辑陆佳慧:
新民晚报社群工部 记者姚储杰:
微信编辑:董浩帆
执行编辑:包永婷
二审:郁风
责任编辑: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