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古籍子部谱录类科技思想的收集整理与现代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10-25 11:52:20

谱录是指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撰成的书籍。《辞海》谓:“谱,布也,刊其事也。”录者,《辞海》谓:“录:记录、抄写;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如言行录、备忘录、金石录。”《说文》新附把谱与录合释为“谱录”,就是一条一条地登录在册的意思。

古籍子部谱录类文献与科技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至宋代尤袤在《遂初堂书目》中创立“谱录”一门,于是“别类殊名,咸归统摄”。清初在修编《四库全书》时,沿袭之前的做法,将各种“杂书”中“无可归属”的作品纳入其中,内容包括器物、饮食及草木鸟兽虫鱼各种,成为四部图书分类法子部中的一类。虽是“杂书”,然能将其统摄在一起,是不无道理的。谱乃记载事物类别或系统的书,而作为典范的书称为经;录乃采纳、采取、收集、记载,或曰簿籍;图谱录是有谱的、靠谱的,并且是抄写或以簿籍记载下来的,实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绚丽瑰宝。将以上这些列为谱录类,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古人的深邃智慧。物以类聚,同类的东西有它们自在的共同品质和聚为一类的有价值的群体效应。谱录类文献对后人及研究者科学地继承传统和创造性地弘扬传统具有启示与启发作用,意义重大。

谱录类文献成书较早,在《隋志·史·谱系类》中就出现了《钱谱》和《竹谱》,被附在谱系之末;《旧唐书》也收录有《钱谱》《相鹤经》《鹰经》《相贝经》等动植物养殖类谱书,归入子部农家类中。之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类谱录著作纷纷出现,尤其是宋朝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使谱录的数量和种类大大增多,传统的目录分类法已无法包揽,造成许多谱录类书籍无目可归,只能勉强附于农家类、小说类,如《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小说类就收有与小说无关的《茶经》《煎茶水记》《续钱谱》等,“是皆明知其不安,而限于无类可归,又复穷而不变,故支离颠舛,遂至于斯”。这种附赘悬疣的状况直到宋朝才得以改善,南宋尤袤在其《遂初堂书目》的子部下设“谱录类”,收入那些以记物为主、按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撰而成的器物、饮馔、养殖、园艺等谱录类书籍,“于是别类殊名,咸归统摄,此亦变而能通矣”。杨家骆曾指出,“谱录类”是“器物、制造器、饮食品的辞典”,其中“草木鸟兽虫鱼之属”则是“动植物的一般辞典,以及某类专门辞典”。余庆凯在其编著的《专科辞典学》中说:“谱录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的一个类目,《四库全书》将它列于子部杂家之前,下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三门。在《四库全书》收录和存目的150余种谱录中,有相当一部分程度不等地具有工具书的功能,可以在确定它们是学术专著的同时,将它们视作专科辞典。”由此可见,谱录类文献中的内容颇具研究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泽宗将科学思想的内容概括为自然观、科学观和方法论三个方面。自然观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的关系。科学观指人们对科学的起源、本质、作用、价值的看法,还包括科学家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而可追述某一时期人们对科学技术的看法。方法论是以认识论为基础、以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以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内容建立起来的体系,是科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席泽宗对科学思想的定义来看,在中国古籍经、史、子、集中,子部谱录类文献载有丰富的传统科技思想史料,如《文房四谱》《云林石谱》《刀剑录》中就载有关于器物的原料及其制法的史料;《菊谱》《荔枝谱》《扬州芍药谱》《桔录》,以及各种相马相牛的书,就是关于植物、动物知识及科学思想的专著;而《茶经》《食经》《北山酒经》等食谱,则载有传统食品化学的宝贵史料。由此可见,整理谱录类文献中蕴含的科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其对于推动中国传统科学理论研究、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等,具有长久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古籍子部谱录类科技思想的整理与研究方法

对古籍子部谱录类文献中科技思想的整理,重点在于挖掘中国古代谱录类文献具有的真实科学价值,厘清谱录类文献中蕴藏的科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以及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在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益影响。

在整理方法上,首先要对现有的古籍子部谱录类文献进行梳理。谱录类文献主要保存在《四库全书》中,且保存得较为完整。目前,关于谱录类文献的研究成果较少,根据检索统计,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中题名为谱录类的书共有7本,分别是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四〇册、八四一册、八四二册、八四三册、八四五册、八四六册、八四七册;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检索到谱录类图书共84本,其中影印文渊阁藏本《四库全书》谱录类8本、文津阁藏本《四库全书》谱录类3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顾廷龙主编的《续修四库全书》谱录类10本、齐鲁书社1995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谱录类6本、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金沛霖主编的《四库全书子部精要》1本,其他的都是各种谱录的单行本。其次是从古籍谱录类文献中搜集出蕴含科技思想的史料,再对一些史料进行系统的甄别整理,挖掘出史料中记载的珍贵农学、生物学、化学、医学、物理学、数学、建筑学等科技思想。最后对整理出的科技思想进行深入研究,这就需要提取谱录类文献中的科技思想精粹,并总结谱录类文献中科技思想的特点。

在研究方法上,需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立足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背景,搜集、整理和研究谱录类文献中的科技思想,彰显以史实支撑理论,以理论“归原”社会的思维方式。第二,以考据、甄别以及史论结合等史料学与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解读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历史发展,充分体现出科学思想研究本身多学科交叉的精神特质。第三,着眼于谱录类文献中科学思想发展的史实,在历史与理论、典籍与社会等交叉点上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机制和动因等多重联系。另外,在研究中还需要构建古籍子部谱录类科技思想文献数据库。数据库构建首先要注重搜集各个时代、各种类别的谱录类文献中的科技思想史料,了解谱录类文献中科技思想史料的全貌,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鉴别,从而整理出较为系统真实的材料。其次以开放性姿态,力争让该数据库成为古籍子部谱录类科技思想文献信息中心平台、信息集散地、信息生成库、创新信息源,以及网络交流沟通梁。

古籍子部谱录类科技思想的现代价值

谱录类文献为人们展示了许多制作、加工自然物的古法。如今,我们正在接触并将更多地接触到千千万万的自然物。科学技术使人们可以看到更广袤、更细微的自然物、自然现象,使人们制作、加工自然物的手段超过传统水平。但谱录类文献展现的对于自然物的精细观察及相关记载,还需考究其深刻底蕴,考究那些独特的、高明的加工方法、制作工艺背后蕴含的科学思想。谱录类文献记载的内容往往向我们透露出古法秘诀的天机。到目前为止,许多“世遗”都跟中国传统谱录类文献有关,在向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中,传统工匠精神、农艺精神不可或缺。

谱录类文献中的科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推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要善于利用这些思想积淀,不断审视过去,以史为鉴,以实现文化创新。谱录类文献是一种“类”存在,研究类属的东西往往能看到它们的共同特征,揭示出其中的规律。而规律会启发某些想象,打开创造空间。人们可不为规律所束缚,而是由其生出创造,这就是今人格外重视的“创新驱动”。由此,需要在中国传统谱录类文献中寻找现代的题材、现代的创造契机。此外,对古籍子部谱录类文献中的科技思想进行整理亦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现。挖掘谱录类文献中的科技思想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中国传统科学思想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籍子部谱录类科技思想的收集整理及其现代价值研究”(23VJXT0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邵贤曼报纸 张黎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