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口述史】中社院的故事(66)张卓元整理出版孙冶方的学术思想
顶顶博图角
2024-10-03 02:13:14
 #顶端秋日创作季#  #书香河南全民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嘉德懿行的故事

张卓元三载整理出版

孙冶方的学术思想


                  周晓菲

 

 

  1957年的中国,"反右"斗争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张卓元等年轻人十分彷徨。此时,调任经济研究所代理所长的孙冶方的到来,让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孙冶方1923年参加革命,1925年中共党组织派他到苏联中山大学学习,是一位既有丰富经济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深厚理论功底的老干部。他在经济所着力于队伍和学科建设,一方面大胆起用年轻人,24岁的张卓元、27岁的孙尚清、28岁的周叔莲等都被委以重任;另一方面,组织大家撰写《社会主义经济论》,以任务带动学科发展,努力建立中国的经济学体系。

  可是,这股清新之风没吹多久,孙冶方便因利润挂帅问题以及支持生产价格论被批为中国最大的修正主义者,停职反省,"WG"中又身陷囹圄。

  粉碎"四人帮"之后,孙冶方终于平反出狱,却被查出肝癌晚期。

  悲痛,惋惜,敬佩,瞬间涌上张卓元心头。他知道,在监牢里,孙冶方始终未曾放弃《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构思。牢房没笔没纸,他便打腹稿,7年85个月,一共打了85遍。未竟大业若无人继承,对于经济学界来说将是一笔多大的损失!

  为拯救孙冶方的学术思想,经济所专门成立一个小组,帮助他整理书稿。张卓元受命担任小组负责人之一。他每天积极工作,在病床前录制冶方先生的口述,然后进行整理,历时一年,完成了《社会主义经济论》20余章初稿的写作。

   1982年9月,孙冶方病情恶化,但却更加争分夺秒地思考经济学理论。"他躺在病床上,吃力地告诉我自己想写一篇文章,谈谈实现20世纪战略目标问题,并批评‘基数大、速度低’的消极论调,但实在是力不从心,希望由我代笔。"张卓元根据孙冶方的谈话内容,理顺思路,又大量查阅资料,写成草稿,然后一字一句地念给孙冶方听。孙冶方一句句地改,张卓元拿回去整理,再询问孙冶方的意见……几度反复,孙冶方的著名文章《20年翻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保证——兼论"基数大、速度低"不是规律》才得以问世。



孙冶方
张卓元


 

  这也是孙冶方生命中的最后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1982年11月19日的《人民日报》上,得到了中央高层领导的肯定,但张卓元从未想过在功劳簿上添加自己的名字。

  孙冶方的经济学思想深邃丰厚,但一生述多著少,且多为零碎片段。为了让后人系统汲取其学说精髓,孙冶方逝世后,张卓元又毅然放下工作,批阅三载,系统整理了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学说。

   这些工作占据了张卓元的大量时间,但他从不觉得惋惜。在他看来,能够将恩师的经济思想准确地展示给学界和国家,是自己莫大的荣幸。   


 

注:孙冶方(1908—1983)江苏无锡人。著名经济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家。1923年入团,1924年底入党。1925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曾任中共江苏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上海财政经济学院院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等。

张卓元(1933— )广东梅县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价格学会、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中国成本研究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



主编简介

杲文川


杲文川  1951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协会秘书长,中国老教授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