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为卫星上天贡献力量
印象生活记录
2024-10-08 18:21:47

我为卫星上天贡献力量 1958年10月,在大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中国第一个导弹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为基地运输战略物资而建的专用铁路,是我国早期军事专用铁路线之一。其中有一条名为清绿铁路的专用线,在上世纪50年代末建成的,却“隐姓埋名”30多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它才在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分省地图上正式与公众见面。
    勘测设计工作绝对保密清绿铁路之所以隐名,就因为它是联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交通大动脉。我退休前曾经是铁道部某勘测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就是清绿铁路勘测和设计的亲历者。
    那是1958年大年初二,我接到紧急通知,要求限期赶赴兰新铁路清水站待命,准备执行清绿铁路的勘测设计任务。待我们到达后,设计院领导除谈到任务的重要性外,着重讲了三点:勘测设计工作绝对保密;设计文件要在现场移交施工方;要与先期到达现场待命的施工单位铁道兵某师密切配合。
    突破常规采用“三边”方针这条铁路沿线均为戈壁沙漠及盐碱地段。尽管大西北仍天寒地冻,但我们紧张地开始了勘测作业。
    为了加快清绿线的修建进度,当时突破常规地采用了“三边”工作方针,即“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在这个工作方针的指导下,勘测人员先期进入现场后,各个有关专业的工种都紧接着派遣设计人员到现场搜集有关资料。经方案比选后,随即铺开全面设计工作。正值“大跃进”年代,我们勘测设计人员肩负着重大使命,更是斗志昂扬。大家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在漆黑的夜晚,还手执手电筒实施野外作业。
    克服困难按期完成任务 那时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遇到沙尘暴天气,戈壁滩上刮起七八级大风,飞沙走石,帐篷也被刮跑,我们不得不露天宿营。这也是司空见惯了。因为在这个地域,每到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大小不等的风暴天特别的多。我们还时常吃到夹着砂石的饭菜,真正是尝到了“风餐露宿”的滋味。
极其困难条件下的高强度工作,并未难倒我们,反而锤炼了大家坚强的意志。因为我们知道,大家都在为完成一项重大的任务而在默默工作。在将近一年的勘测设计工作中,我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按期完成任务。1959年4月,清绿铁路建成通车。能为卫星升空上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图文:上海  沈熙俫

  编辑:胡莹、李欣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