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多地探索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路径
长三角农业规划
2024-09-05 18:08:50

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不同地区正以不同的方式书写着现代农业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从北到南,从东至西,无论是粮食生产的稳步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是城乡融合的深化,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而不懈努力。本文将总结安徽、吉林、重庆等地的实际探索经验,为各地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路径借鉴。

FT

安徽无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推动产业兴农富农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点。产业兴旺,农产品加工业是突破口。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基础产业的延伸行业,体量大,中小微企业多,产业关联度最高,行业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强,是农民受益面最广的产业,是引领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延长农业产业链、就业链、效益链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安徽省无为市全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科技驱动、分散经营向集群发展“三个转变”。聚焦壮龙头、强主体、建基地、打品牌,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形成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一、优化布局,产业园区“组团”壮大

无为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出台《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分领域制定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和预制菜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晰细分产业发展定位、目标、方向和路径,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走差异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之路。目前,无为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板鸭、螃蟹、蓝莓、小龙虾等八大特色产业集群。

同时,按照产业聚焦、要素聚集的原则,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通过内培外引,全力打造以三只松鼠为龙头的绿色食品产业园、以东隆羽绒为龙头的羽毛羽绒产业园。目前,无为市绿色食品产业园已聚集企业33家、实现产值59.8亿元,羽毛羽绒产业园已聚集企业30家、实现产值32.1亿元。去年,全市新增农产品加工项目27个、总投资55.9亿元。

二、培育龙头,科技赋能加速发展

无为市出台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强化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撑,引导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由单一产业向全产业链精深加工转变。目前,全市龙头企业发展到27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蓝田农业年产龟鳖5200吨、全产业链产值7.65亿元;紫约科技在全国建成18个、1.6万亩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成为国内首家实现全年鲜果供应企业;三只松鼠全力布局二产加工,去年实现产值45.5亿元。以上3家龙头企业加工产值均跻身国内行业细分领域前三。

不仅如此,无为市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与高校“牵手”、产业与科研“联姻”,举办中国河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合作共建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组建水产、茶叶等五大创新联盟,全方位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赋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三、提升品质,“无为”名片越擦越亮

作为强农富农的重要抓手,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是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无为市坚持品牌强农战略,深入实施品牌引领和提升工程,每年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举办无为螃蟹节、小龙虾节、白茶采摘节、年货嘉年华等重要活动开展品牌推介,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一张张 “无为造”招牌越擦越亮。

目前,全市共有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10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皖美农品”4个,“无为螃蟹”入选全国首批“土特产”推荐名单,“无为板鸭”入围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

经过不懈努力,无为市农产品加工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龙头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特色明显、带动增收增效能力增强、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品牌建设成效显著、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2023年,无为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1家,产值290亿元、增长10.5%。无为先后荣获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获评中国羽毛羽绒之乡、生态小龙虾之乡,入选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在2024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无为市荣获“养殖10强县”“农产品加工10强县”称号。农产品加工业正逐渐成为无为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

FT

吉林省:“农”墨重彩谱华章 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作为中国“粮食版图”上的“优等生”,吉林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正在向1000亿斤粮食综合产能稳步迈进,为在更高水平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吉林贡献。

一、扛稳扛牢首要担当 建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吉林省地处世界黑土带核心区、“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粮食总产位居全国第四,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居全国首位。

1、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

毫不动摇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动保护性耕作适宜区域全覆盖。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配套实施大水网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

2、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380.2万亩基础上,持续加大建设管护力度,加快改造提升中低产田,补齐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短板,积极探索整区域推进模式。

3、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

全环节全链条挖掘“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增产潜力,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密植”“一喷多促+密植”等重大增产技术,加快筛选更多耐密、耐盐碱突破性品种,集成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增产增效手段。

二、发展农业大产业 打造全国高端食品加工基地

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吉林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利用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山上山下等各种农业资源,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产加销贯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的粮仓肉库、百姓的中央厨房

1、做强加工业

聚焦农产品品质好、区域特色鲜明优势,强化政策支撑引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布局。做活做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加大头部企业内培外引力度,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加快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

2、做优特产业

统筹推进参、菌、鹿、蛙等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全产业链发展。实行高品质人参“一参一码”,加快推动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保持黑木耳鹿茸、桑黄等产业规模在全国领先地位。大力推进“千万头肉牛”“五千万生猪”“百万亩棚室”等重点工程。

3、做响“吉字号”

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行动,提升老品牌,培育新品牌,整合“小散杂”品牌,重点打造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等七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组织企业参加域外产销对接活动,让更多吉林优质食品进千家万户、上百姓餐桌、装群众口袋。

三、科技赋能粮食生产 加速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从“靠天吃饭”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5G监测、无人机植保、水稻侧深施肥、旱节水、统防统治……吉林省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

1、振兴现代种业

建设玉米、水稻、大豆等6个关键品种育种平台,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选育推广多抗广适、高产优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

2、发展智慧农机

实行“揭榜挂帅”“军令状”制度,解决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加快智能免耕播种机、粮食烘干机等研发创制,补齐坡地小型农机、多维移动无人驾驶农机等短板。坚持“优机优补”,不断提高智慧农机推广普及率、作业覆盖面。

3、强化数智赋能

紧跟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社会共享化、产业高级化新趋势,依托“吉林一号”卫星,升级完善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数字村”,让数字“下田”、农事“上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

FT

重庆九龙坡:推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建设

当前,重庆九龙坡区将全力以赴推进全国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努力在九龙坡区建设“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列。

一、巩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依托现有的乡村产业、红色资源,打造“三阵地”。以讲好本土故事、开展研学培训、培育文明乡风等为抓手,强化“三教育”。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丰富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依托“一平台”,让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活化利用中共四川省委临委会旧址(周贡植故居)等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区。

二、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建设质效

紧抓全区“东西一体化、全域现代化”战略机遇,融入“全国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等部署,立足实际,以“一心一带两轴四区”为抓手,精心构筑大英雄湾片区乡村振兴示范核心,着力塑造大溪河流域生态景观带,串联形成城乡融合发展轴、文化旅游休闲轴,培育生态康养、和美示范、产业拓展、综合服务等特色区域。

三、提质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扶植以柑橘为代表的农业企业,发展采摘体验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开展柑橘采摘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做亮“和美田园—乡村振兴学院—中共四川省临委会扩大会议会址—乡村研学营地—铜罐古镇”特色乡村旅游路线,打造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甜甜虎”研学品牌,完善周贡植故居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管理服务,推进英雄湾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强化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全域旅游提质增效。

四、总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经验

通过统筹规划、全域整治等措施,系统性探索土地综合整治,合理划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功能片区,优化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创以规划塑乡村格局、精准施策建乡村基地、共建共享促乡村蜕变的乡村振兴新模式。今年将积极筹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国现场会,持续推进新合村生态环境综合提升和新合村低效林园地综合整治,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基础。

五、提升基层智治实战能力

聚焦增强基层智治能力,完善“141”体系,优化网格管理,提升任务处理效率。强化诉源治理,利用“云上共享法庭”等平台,高效化解矛盾。总结并推广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经验,整合资源深化“两堂两室两厅”品牌,强化十户联防百户联救应急救援机制,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六、提升群众满意度与幸福感

一体推进环境提升、困难帮扶、健康守护、老幼关爱、文化惠民“五大幸福工程”,持续优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强化慈善公益;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和村、社区网格“双向融合”,组建家医团队、配备健康指导员全覆盖下沉16个网格开展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服务管理能力;实施养老服务中心改造项目,提升养老育幼服务水平;实施“1+4+N”文化惠民幸福工程,开展文化活动周、柑橘采摘文化节等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着力打造文化惠民新平台。

安徽省、吉林省和重庆市的乡村振兴实践,展现了中国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这些地方的经验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乡村将变得更加美丽、富裕和充满活力。

| 编辑:陈子文

| 签发:高永雷

| 来源:吉林农村报、中安在线、央广网

| 版权:以上内容由“中农富通”根据吉林农村报、中安在线、央广网公开发表内容整合编辑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仅为内容分享,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