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洛宁县《东关社区志》总序
洛宁城事
2024-09-19 21:21:44

洛宁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东连洛阳,西通西安,北接三门峡,南达南阳,四围直通卢氏、灵宝、陕县、渑池、宜阳、嵩县、栾川,交通十分便利。

洛宁原来的老县城,是前秦建元年间(370年左右)秦王符坚建的永固城。唐朝武德元年,县名定为永宁县,县治设在永固城。民国二年(1913年),永宁县更名为洛宁县。虽然历经代更替,但是县治大多设在老县城,首脑机关多在老城东北隅,政令都从这里发出,县城一直是洛宁县政治、文化的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县城范围不断扩大,1959年冬,老县城与王范之间新的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建成,20世纪60年代,县委、县政府及县直机关陆续西迁至老县城与王范之间,群众习惯上便把老城与王范之间的部分称为“新城”,把原来的老县城称之为“老城”

东关社区辖老城的东半部分和东城门外的东关、东关窑。西临西街社区,以文庙和文昌路为界。南至城郊乡经局村、王协村,东到城郊乡吴村,北接小界乡风口村、槐树园村,总面积约四平方公里。

东关社区是洛宁县城的东大门,是由东向西进入洛宁县城的必经之地,1938年,洛潼公路修通后,可以行驶汽车,县城交通更加方便。从1981年开始,城区道路陆续进行拓宽改造,铺设沥青路面,到2021年东关社区内东西方向的迎宾大道、凤翼路、兴宁路、永宁大道,南北方向的文昌路、建设路,路面宽阔,两侧绿化、美化,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各类汽车、拖拉机、电动车,车来车往,双向四道通行,客运、货运,交通运输非常方便。

东关社区所在的老城,以文庙前文昌路为轴心,向东西两边展开,像一本翻开的书,又因为洛宁是“洛出书处”,老城历来被人们称为“书城”书城内东北隅的“洛西书院”,开洛宁官学、教育的先河。

从元朝建院至明清时期,为国家培养了蔡子英、宋礼、张论、张鼎延、锁青缙、程福亮等国家栋梁之才,成就了洛宁文化“永之文献甲於中州”的鼎盛局面,在洛宁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清末废除科举之后,学校教育兴起,由洛西书院原址沿袭下来的县立高等小学,又成为洛宁历史上最早的学校,从这里走出了贺崇升、曲乃生、彭仲韬、梅东魁等一批中共高级将领和优秀领导人。近代,陈腾云、公长钦、田耀光、崔文亮、谭大柱等县级中高层干部都在这所学校接受过启蒙教育。

仅东关社区走出去的科级以上干部就有三十余位,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二十余人,其中许多人都在不同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今,东关社区有320余人在各单位工作,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的新一代人才,正在各个不同工作岗位上,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东关社区的居民,到2021年底,不含单位工作人员,户口在册总人数为5924人。分为东关、东关窑、东北村、东南村四个自然村,十七个居民组。居民中,汉族占99%以上,少数为满族和回族。居民宗教信仰自由,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居民来源:除原住居民外,历代因移民、为官、经商等原因陆续从山西洪洞、安徽安庆、洛阳、渑池等地迁来许多家族。全社区共有148个姓氏,其中张姓人数最多,王姓次之,均在600人以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平均寿命逐年增加,截至2021年底,社区居民平均寿命为76.2岁,80岁以上老者有44人。

东关社区的经济,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是支柱产业。受耕种技术和自然条件影响,粮食产量不高,居民收入低下。改革开放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加上化肥、良种的使用,粮食产量大幅提高。2000年以后,伴随着洛宁县城范围不断扩大,东关社区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2012年,农民均转为城镇户口,社区的多种经济形式纷纷涌现,仅沿街商户就有480多家。

居民中有很多人从事商贸、餐饮、养殖、运输、物流、林果印刷、修配等行业的经营,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逐渐摆脱贫困。与此同时,涌现出一批民营企业,带动许多居民就业。张君龙的“洛宁县君龙矿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刘亚斌的“洛宁县豫宁农用拖车厂”、李勇的“洛阳康迈斯人造草坪有限公司”、黄京玉的“洛宁县鑫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王北方的商品批发、梅同信的汽车客运等,都具有一定规模,效益较好。多名企业创办人被选为市、县人大代表或被推荐为政协委员,并被各级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

社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一穷二白”,到20世纪60、70年代的“低标准,瓜菜代”,发展到改革开放后的不愁吃穿,大米白面肉蛋奶,食品讲究营养。居民的住房由低矮的土坯房、砖瓦房转变为混砖平房、楼房。电视、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到电动车、小轿车,速度越来越快,居民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深入传承,冯家烧鸡、张氏卤肉、贺家饺子被称为“老城三宝”

东关社区居民,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人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参加红军,参加八路军和解放军。东南隅的梅逢侠、郭育生,东关窑的石风岐等,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的功臣。县城解放后,洛北独立团的一个排驻在东南隅张家院

1949年,洛南、洛北两县武装合并,在大操场成立独立团,东关张留官参加了独立团,成为光荣的人民战士。建国后,在土地改革、镇反、肃反中,农民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截止到2021年底,社区拥有党员112人。党员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的青年在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重大战事中,有许多人踊跃参军参战。张清蚨、张君龙等人均荣立战功,程连武、车永成、王金龙等为国牺牲。

东关社区的妇女工作非常活跃。建国初期,东关广大妇女走出厨房走出家庭,走上工作岗位,涌现出梁苗、刘苗、梁珍、刘丑、金便等一批妇女干部。她们宣传《婚姻法》,反对会道门,组织妇女做军鞋,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中,妇联组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疗卫生工作是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南村的张汉卿、郑少武,东北村的卫廉琛等几位个体医生和他们开设的私营药铺是东关群众就医的主要依靠。洛宁县人民医院成立初期院址设在城内东南隅,县医院自然成为群众的医疗保障。县医院迁址新城后,城关公社医院为群众带来医疗便利。

1968年后,东关大队的“赤脚医生”及“村卫生室方便了群众。在普通病治疗、爱国卫生运动、流行病防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新建的“东关社区卫生室”,集公共卫生、社区防疫妇幼保健于一体。“家庭医生”的签约,更方便了行动不便的居民,成为保障人民健康的基本医疗方式。在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郭亮、梅有乐王玉知、卢海波、任武彩等社区医务人员都得到了群众信赖。

东关社区的民间艺术,在县内外声名远扬。河洛大鼓、龙灯、高跷等杂耍,“当竹文体表演团”、“君龙文工团”等群众文艺组织,参加人员达450多人,活跃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解放初期,东关村剧团的曲子戏《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等,配合土地改革和婚姻法宣传受到群众欢迎。1963 年以后,东关剧团排演的《三月三》、《血泪仇》等剧目,在县内义务演出。后来,君龙文工团排演的剧目,又在洛宁、卢氏、宜阳等地演出420余场。

大鼓、盘鼓、舞龙在洛阳市牡丹花会开幕式和洛阳市灵山庙会开幕式上的表演,获得过多项奖励。书法和绘画人才,早期的韩梦笔、张漫慈、赵满堂的书画作品在县内很有名气,当代的白爱肖、李守信、卫廷魁等人,都是国家、省、市级书法家协会或美术家协会会员,他们的书画作品都曾获得过国家级和省级奖励,有的还出过专业著作。东关社区的体育活动起步较早,赵成壁、赵保善的拳术驰名县城。当代,金洪波划船曾作为国家运动员到汉城参加亚州运动会并获奖。社区健身器材多样,居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在社区的历史上,也出现过一些不和谐的浪花。明清及民国时期,李自成义军攻城、捻军破城、土匪三次陷城及1944年的日军侵占县城,都给东关居民带来过战争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跃进时期的瞎指挥、浮夸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武斗,都给东关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虽然这些都是历史进程中的小插曲,但是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会让人们在新时代征程中避免再走弯路。

东关社区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发展社区经济、建设新型社区方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历届党支部及广大村组干部和群众的努力。2011年,社区“两委”多方集资90多万元,建成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东关文体活动中心”和凤翼剧场、篮球场、各类健身设施,并相继投入使用。社区办公场所由原来的没有定所,建成了多功能的“东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有序公开,实现了办公电脑化、管理网格化、通讯现代化。

截至 2021年底,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居民拥有手机4337部,小轿车481辆。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进入各个家庭。公园里居民健身活动普及,形式多样。社区高楼林立,沿街商铺鳞次栉比。晚间,街道及住户灯光亮如白昼,居民彻底告别“道路不平、灯光不明,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如今东关社区已经成为一个集商贸、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文明城镇社区在祖国迈进新时代的时刻,东关社区的居民正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团结奋斗的精神,建设新家园,社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人民生活会更加幸福!

来源:《东关社区志》

#顶端秋日创作季# #洛宁县东关社区志# #众说纷纭凡人歌# #洛宁城事#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