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搜狐名医 | 张忠涛:肥胖治疗不是单打独斗
搜狐健康
2024-09-06 06:17:05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刘家碧

编辑 | 袁月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超过50%,且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

在由中国肥胖联盟、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主办,中国高血压联盟、大中华减重与代谢外科临床数据联盟、广东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等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以下简称,肥胖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表示,肥胖治疗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各个医院、各个学科,以及医疗行业和各个行业的通力合作。目前,临床层面的合作主要包括临床数据库建设以及在数据库基础上开展的多学科研究,今后还将推进多学科协作体重管理中心建设以及上级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与基层医院的联动。在公众端,中国肥胖联盟发起“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依托医院和社区开展筛查、义诊,同时动员媒体和社会力量开展公益帮扶,呼吁公众理解肥胖患者。

加强各个学科、各级医院合作,实现对肥胖患者的系统管理

张忠涛在肥胖大会上表示,临床层面的合作成果之一是临床数据库的建设。以减重代谢外科手术病例数据库为例,目前已有超过25个省市自治区、36000例接受手术的肥胖患者数据。

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多学科合作的科学研究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助力。例如,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进行减重手术不同术式的比较、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比较、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炎等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张忠涛表示,这些临床研究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的肥胖问题非常重要。现在国内肥胖治疗的理念、手段,很多都是借鉴欧美,或是参照欧美的研究证据,无法避免人种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建立国内患者的数据库,对于治疗中国的肥胖患者意义重大。

另外,张忠涛告诉搜狐健康,今后临床层面的合作方向是多学科协作体重管理中心的建设。目前,肥胖治疗在我国尚未成为独立的学科,大部分医院对肥胖患者的管理较为粗糙,“哪个科室遇到肥胖患者,就由哪个科室来治疗”。但是要打破现有学科划分、组建单独的“肥胖”科,并非每个医院都能做到;在门诊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体重管理中心,是比较现实、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张忠涛同时强调了体重管理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各级医院联动。大型医院的体重管理中心可以通过其辐射的医联体医院,联动二级或者更基层的医院一起行动,在基层筛查肥胖症患者,再进一步到合适的医院进行针对性治疗,实现肥胖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动员多方社会力量,倡导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

张忠涛表示,除了医疗行业内部的合作,肥胖的防治还需要监管端、媒体端和产业端等全社会层面的支持,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做好超重和肥胖的预防管理。

中国肥胖联盟发起了“科学减重·蓝蜻蜓行动”(以下简称,“蓝蜻蜓行动”),动员媒体和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呼吁公众正视肥胖是一种疾病,传递科学减重知识和理念;帮助公众理解肥胖患者,让肥胖人群远离歧视得到关注和关爱,享有公平的诊疗权利。同时,“蓝蜻蜓行动”还联合医院和社区开展筛查、义诊,倡导全人群、全生命周期体重管理,鼓励有减重需求的人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制定个体化的医学减重方案,力争一次成功,避免反复反弹。

张忠涛表示,肥胖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希望“蓝蜻蜓行动”能够提升全社会对超重肥胖的认知。未来,在各界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蓝蜻蜓行动”会不断充实,中国肥胖联盟将持续在公众端进行体重管理相关的工作布署。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