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985录取的憧憬到“高分低能”的迷茫:成长反思录
闪闪发光发热
2025-05-22 07:35:00

当录取通知书上 “985 高校” 的烫金字样映入眼帘时,我曾以为人生自此将一路坦途。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刷过的成摞试卷、父母欣慰的笑容,都在那一刻化作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然而,真正踏入大学校园后,我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自我否定 —— 拼尽全力考进 985 的我,在脱离了考试轨道后,竟发现自己成了 “高分低能” 的废物。

高中时期,我的生活被学习成绩填满。每天的日程精确到分钟,起床、早读、上课、刷题、晚自习,周而复始。在 “只要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 的观念下,我放弃了所有兴趣爱好,社交活动能避则避,甚至连基本的生活事务都由父母一手包办。洗衣服、整理房间、规划日常生活,这些对我来说都无比陌生。那时的我坚信,只要考上名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进入大学,全新的环境彻底暴露了我的短板。当同学们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完成小组作业时,我连基本的文档排版都不会;参加社团面试,面对 “你有什么特长” 的提问,我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就连去超市购物,如何挑选性价比高的商品,都让我犯难。更让我崩溃的是,在一次课程实践中,团队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报告。我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在设计问卷、沟通采访、数据分析等实际操作环节,却毫无头绪,只能眼睁睁看着队友完成大部分工作,自己成了团队的 “拖油瓶”。那一刻,“高分低能” 四个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我的心头。

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意识到这种困境并非偶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分数成了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和家长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追求高分,我学会了死记硬背、机械刷题,却丧失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习惯了被动接受安排,却失去了自主规划、自我管理的意识。当脱离了熟悉的考试模式,面对真实复杂的生活与学习场景时,我就像一个没有方向的 “提线木偶”,完全不知所措。

这种 “高分低能” 的挫败感,不仅影响着我的学业和生活,更深深刺痛了我的内心。我开始自我怀疑,曾经引以为傲的名校光环,此刻却成了沉重的枷锁。看到身边同学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而我却连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强烈的落差感让我陷入抑郁情绪。我不敢和父母倾诉,怕他们失望;也羞于向同学求助,怕被人嘲笑。无数个夜晚,我在失眠中质问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到底意义何在?”

但我深知,一味地自我否定并不能解决问题。我开始尝试改变,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主动报名计算机技能培训课程,学习办公软件操作;参加社交活动,强迫自己与他人交流,锻炼沟通能力;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痛苦与挣扎,但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让我重新找回一些自信。我渐渐明白,“高分低能” 不是无法改变的宿命,只要敢于正视问题,积极行动,就有突破困境的可能。

从 “985 学霸” 到 “高分低能” 的自我质疑,这段痛苦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分数和名校,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独立生活、独立思考、适应社会的能力。希望我的经历能给更多人敲响警钟,也愿所有在成长道路上迷茫的人,都能勇敢走出困境,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与方向。#创作挑战赛八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