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昺南 成利军
国庆长假期间,郑州市民鲁军霞一家到济源旅游了两天,由“老三线”工程改造的酒店,给他们留下了完美的印象:“大到房屋结构,小到摆件装饰,一切都是战地军工风格,孩子们特别兴奋开心。”
时下,拥有众多20世纪60年代国家“老三线”工程遗址的济源,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打卡地。保持着原始风貌的苏式厂房、巨型航吊、会议礼堂、战时标语,现在修旧如旧换上“新装”,满满的穿越感、年代感扑面而来,处处浓缩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沧桑和奋斗。
“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但好像又不是,真是舍不得离开。”10月7日,在群山环抱的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曾在原531工程工作生活过的老职工杨冬霞故地重游,百感交集,恋恋不舍:“有机会我一定会带着孩子们,再来这里体验一次特有的愚公魂、工业风、山水韵。”
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是在原国家“老三线”531工程四分部的遗址上改造而成。走进该教育基地,仿佛一脚踏入了历史:一抱多粗的雪松枝繁叶茂,石头砌造的厂房历久弥坚,“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当年标语,健身馆内保留的航吊,让每一位造访者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和一个城市的故事。
从2020年5月18日新改造的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揭牌以来,迄今已举办各种培训班3000余期,培训学员20万人次。
同样是“老三线”工程,位于济源市思礼镇郑坪村的那些年小镇,则是在原531工程三分部的遗址上改造而成。记者看到,该小镇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了当年的军工风貌,部分建筑外部是石墙,内部的整面墙体则完全由老式的弹药箱组成,台灯是枪式的,地毯是迷彩的,电话机是战争片里战时指挥部墙上常见的壁挂式,还有点缀在不同角落的钢盔、军用油桶、机器部件,就连屋外草坪上的装饰都是真实的苏联加农炮;甚至宾馆房间的装修风格,也处处充满了军事元素。
“国庆期间来这里住宿的孩子们,几乎都是兴奋得大呼小叫。”小镇酒店一名员工告诉记者,“房间供不应求,必须得提前预订。”
在济源市承留镇承留村,下一站咖啡馆和铁路博物馆则是在原531工程铁路处遗址上改造的,和那些年小镇不同的是,这里由军工风换成了工业风。
由锅炉房改造而成的咖啡馆内,游客三三两两品着咖香。由车间改造而成的书吧内,游客正在静享阅读之乐。由站台改造而成的公共休息区,一群美术班的孩子正在写生。站台前的铁路以及当年遗留的车厢,在鲜花的装扮下,成了复古主题的“打卡专列”……
将愚公移山精神、大型工业遗址与文化艺术、城市更新完美融合,围绕“工业旅游+研学”“军工旅游+文创”“复古旅游+非遗”等不同的主题,穿上了“新装”的“老三线”工程,正在以全新的面貌,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