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2日,以“视听无界 价值共融”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于北京圆满举行。此次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电局联合主办。作为一场汇聚政府部门、学术机构、行业企业及科技公司的高规格盛会,其旨在探索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创新路径,推动广电视听行业实现系统性变革与价值创新。大会开幕式吸引了全国广电行业主管部门、媒体机构、科技企业、高校智库等领域600余位代表参与,通过16场主题研讨及配套活动,聚焦行业前沿议题,全方位展示融合创新成果,为广电视听行业的深度变革与价值共融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
在大会开幕式上,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建国表示,广电行业应当始终坚守“传播好党的声音、服务好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持续深化“头条”和“首页首评首推”建设工作,不断拓展在互联网领域的主流舆论阵地。他指出,广电媒体需聚焦系统性变革,推动频道频率精简精办、治理电视“套娃”收费等问题,同时深化价值共融,加速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超高清技术的应用,促进广电媒体与商业平台合力扩大主流声音传播。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表示,广电行业需以创新驱动拓展视听边界,深化价值协同,为文化繁荣和提升国家软实力贡献力量。
开幕式现场还发布了多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北京节节高”焕新升级——这一文商旅体融合服务平台,将联动100场特色节庆活动、推荐200个北京特色产品、培育400位网红达人,构建“宣传-内容-消费”闭环,打造超级场景金字招牌;AIGC一体化思政校园创新应用联合体的成立,将联合北京青年报新媒体有限公司、中央工艺美院附中、北京八中等单位,推动AI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路径;第四届新视听融合创新创意大赛成果的发布更是凸显了技术应用与内容创意的双轮驱动。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本届大会的核心议题之一。在“虚实共生:AIGC重塑视听产业发展”主题研讨环节中,与会者一致认为,AI技术正从辅助工具向核心生产力引擎转变,深刻推动着内容创作、传播与消费全链条的革命性变革。
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媒体学院院长叶龙指出,AIGC技术能够显著降低内容创作成本,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例如,北京生数科技研发的视频大模型“Vidu”,已在动漫创作领域实现高效内容生成;抖音推出的“豆包视觉大模型”,通过对用户偏好的深度分析,实现了短视频内容的精准定制。湖南芒果智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千频运营中心负责人高利亚表示,“AI不应被‘供起来’,而需融入实际场景”。面对算力需求与应用场景的不断变化,北京超级云计算中心CTO甄亚楠提出,算力是AIGC技术发展的关键加速器。以京西智谷为例,这个由矿区成功转型的AI产业高地,通过科学布局智能算力中心,吸引了3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了“AI+影视”“AI+文旅”等多元化融合生态。华数传媒展示的AI在儿童绘本制作、智慧生活等场景的成功应用案例,进一步证明了技术落地必须紧密结合用户实际需求。
与此同时,中广联合会智媒委副会长付玉辉也提醒,随着AIGC技术的爆发式增长,亟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治理框架。他呼吁从全球视角出发,各国应加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挑战。
在“从‘大流量’到‘主旋律’——网络平台赋能主流传播”研讨环节,学界与业界代表就流量逻辑与价值导向的平衡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匡文波认为,AI技术虽然重塑了媒体形态,但主流媒体必须始终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明确流量并非媒体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应服务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客户端总编辑张显峰以“跳出‘流量’追‘留量’”为题发表观点,强调技术、算法、流量将决定我们能走多快,价值观决定我们能走多远。一个健康的流量指标应该是“留量”,留下来真正形成黏性用户的那部分流量,这是经过价值观检验和用户沉淀的流量,会形成持续的流量效应。谈及积极践行平台社会责任时,懂车帝公共关系负责人申慧凯表示,一方面要让优质内容和创作者被看见被认可;另一方面平台要有自己的态度,毕竟很多内容不只是简单的信息呈现和整合;同时要通过稀缺内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大会期间分享的实践案例充分展现了技术与内容融合在实现价值引领方面的成效。凯叔讲故事发布首款AI产品“鸡飞飞·AI故事玩偶”,将儿童内容与智能硬件结合,日均互动超百万次,探索“教育+娱乐”新场景;喜马拉雅通过AI语音合成与情绪识别技术,打造“新声活”体验,其有声书《三体》播放量突破10亿,证明技术可增强内容感染力;腾讯音乐方面,车载业务总经理王莹介绍,AI算法已实现“千人千面”音乐推荐,未来将结合车内传感器数据,动态调整内容以提升驾驶安全。
大会的跨界合作板块以“文商旅体超级场景共创计划交流活动”为核心,深入探讨视听技术赋能产业融合的创新路径。
在影视与文旅融合领域,已初步形成以IP驱动的生态闭环。怀柔区副区长孙乐指出,尽管影视文旅融合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迈向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价值激活与流量高效转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持续构建“产业增值+文化赋能+流量转化”的新型文旅循环消费模式。华策影视副总编辑贾尧以《大理寺日志》《长安十二时辰》等成功案例为例,表明优质影视IP能够带动目的地旅游增长30%以上,充分验证了“内容即流量,场景即消费”的发展理念。
在微短剧与城市品牌建设方面,无忧传媒副总裁刘甜提出,每座城市都应打造专属的流量池,通过达人效应、内容IP和事件IP等多种方式,实现城市品牌的有效传播,达成“一个人带火一座城”“一个动机定位一座城”“一个事件点爆一座城”的传播效果。
聚焦创意传播的破圈之路,邯郸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晓芳表示,让“网红效应”沉淀为“品牌价值”是长期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为此要拓展宣传渠道,加强跨界合作;加大宣传声量,持续输出有温度、有创意的内容;以开放姿态整合各方资源,扩大文旅朋友圈。
对于沉浸式体验与新业态发展,首旅集团副总经理卢长才提出“四个坚持”原则,即坚持文娱融合,打造新场景;坚持科技赋能,智造新体验;坚持品牌引领,焕新老字号;坚持项目驱动,布局新集群;重大服务保障,展现国企担当。哔哩哔哩纪录片总监张昊表示,在坚持内容精品化和IP化的基础上,要加强国内外发行渠道建设,通过优质内容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五届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行业智慧的深度碰撞,更是广电视听行业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宣言。与会者纷纷体会到,在技术革命与价值重构的双重驱动下,广电视听行业正以开放融合的姿态,不断拓展发展边界,迈向价值共融的新境界,为我国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好文共赏请转发 有话要说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