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你好,中秋月
车森
2024-09-22 05:37:31

你好,中秋月

□善木斋

      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里,唯有中秋的月亮最为明亮,中秋节成为人们向往的节日。
      八月十五日,中秋的月宫里有寂寞嫦娥,有伐树吴刚,有偎依小兔,有桂花飘香……还有地球上亿万双眼睛的仰望、凝视、感慨与欣喜。
      中秋月不再是单纯的月亮,不管中秋这天的月亮是圆还是缺,人们眼中的月亮总是圆亮的。
      因为,中秋节的月亮已成一种象征,一种文化标志,一种植根于人们心底的明亮。
      月亮为什么秋天最明亮?我想着它是有道理的。秋天到了,天高云淡,晴朗的天空中一轮圆月分外的高远又清冷,让人不觉停下脚步,与明月来一个“相看两不厌”。
      金秋时节,瓜果熟了,稻穗熟了,丰收的喜悦占据人们的心怀,浪漫的人们不觉歌之舞之,一高兴就来庆祝一番方能释怀。于是,摘来金秋瓜果,像柑橘、石榴、菱角,用面粉做圆圆的月饼,抬出一张圆桌,将瓜果月饼摆上,请月亮婆婆来一起欢度美好的时光——月形圆润,月光柔婉,月色清朗。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下来,照在人们的脸上、发上、身体上。人们迷醉的眼眸里藏着两颗深情的月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亮照九州,普天下人们共赏一轮明月。多情的诗人,泼墨挥毫,将自己的一腔相思情绪寄托在中秋圆月上,于是中秋节不单是吃月饼,吃石榴,而是流成一条思念的河流。

“月出皎兮”,一轮明月,走进诗人的心中——月圆人未圆,思念远方的亲人,思念自己扎根的故园,圆月与思念交织一起,成为一段惆怅而又旷达的情思——

“庭廓云初卷,林明月正圆。”

“人与月俱圆,月色波光相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直到夜郎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

这些诗句里,弥散着深厚的友情,深藏着拳拳的亲情,滴落着浓郁的乡情,圆月就是一个寄托情思的载体。

好了,月亮不再是实实在在的物体,它成了飘忽迷蒙的载体,它有情有义,它温柔可爱,它又或是让人厌弃,它成了惹人情思的坏家伙,骗取了多少旅人的思乡泪,它是咸涩的,高高在上的圆月。

每一个中秋节,都有一段珍贵的记忆被拨开,中秋节启动了人们情感的旋钮,它看上去有些冷酷,但其实它都在煽情,让人们的情思泛起波澜,哪怕你是一个冷漠的人,也会对着中秋月亮感慨起来,这中秋的月亮毕竟是独特的,它是带着记忆的特别的圆月。

中秋月是有着中华民族印记的月亮。

每每中秋节,月亮总会偷窥人们的心思,人们总会带上自己的情绪看向中秋月,味道自知。

中秋月,它是有记忆的。每当月亮升起或不升起,中秋月总会让我浮想联翩:儿时月下听奶奶讲月亮的故事,吃着甜甜的月饼;离家后圆月下的徘徊,清冷的感觉会再度涌上心来;成家后带着孩子在月下散步,孩子的欢笑很美;而今儿子一家来赏月,却不想吃月饼,觉得节日的味道还是淡了下去……

对于中秋月,我看它的眼神已经迷茫,它射向我的光芒却依旧崭新。我渐渐老去,眼光迷离;月亮也会老吗?它在我的心里已成为老人了。而其实,中秋月永远不会老,每一个地球人眼眸中的圆月最是明艳,最自带光辉,最是煽情,最动人心扉……

且让我们拿起一块甜甜的月饼,细细咀嚼;抬头望月,中秋月漾在我们的双眸里。心底一声问候送出:你好,中秋月!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