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闭幕
深圳晚报
2025-05-27 06:55:23

▲5月26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主会场最后一天,现场依旧人头攒动。 深圳晚报记者 严文婷 摄

深圳晚报讯 (记者 马君桐) 昨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正式落下帷幕。

记者在现场看到,即便已至展会尾声,文博场馆内依旧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络绎不绝的市民穿梭于各个展区,沉浸在文化的海洋中尽情“淘宝”,在这场文化盛宴的最后时刻,仍不舍错过任何精彩瞬间。

交易“硬实力”显著跃升

本届文博会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头部齐聚,展商阵容空前强大,吸引了海内外头部品牌企业超300家,新评选的第十七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参展。

本届文博会紧紧围绕做优做强交易这一关键硬实力,特别策划了22项促交易措施,通过场景、通路、服务三方面再升级,实现交易环节的全面扩容、全链赋能、全程无忧。据统计,共展出文化产品12多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全市各区设立52个分会场,共开展近400项展示交易活动。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主要指标较上届均大幅度增长。

开幕首日,广东展团率先发力,成功举行广东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18个重点项目顺利达成合作,签约项目广泛覆盖影视制作、演艺市场开发、动漫影视创作、网络游戏研发、电子竞技产业、网络视听服务等多个文化产业领域,总成交额突破16亿元。

5月24日至25日,第二十一届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会暨合作签约仪式举行。与往届不同,本届招商会在举办时长上实现突破,连续举办两天,不仅在签约项目数量上实现大幅增长,更在项目质量与结构层面实现能级跃升。据统计,来自河北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以及深圳市、南京市、大连市等城市,还有东方航天港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湖北广播电视台等24家政府组团与企业齐聚现场,累计推介项目达35个;现场成功签约项目41个,总成交额再创新高,彰显出文博会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市场吸引力。

“海外朋友圈”全方位拓展

本届文博会国际化“朋友圈”不断扩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全球合作机构、参展产品品类均创历史之最。

走进国际文化贸易展区,琳琅满目的特色文创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埃及展团带来纸莎草画、香精等知名文创品牌,用机械臂在莎草纸上书写埃及象形文字,展现古埃及文明的独特魅力;北欧瑞典高奢珠宝品牌首次在文博会首发白垩纪时期珍稀琥珀藏品,其精湛工艺与远古遗存的碰撞吸引众多目光;秘鲁展团的传统手工艺羊驼毛制品,以其细腻质感和民族特色成为展区亮点。多元文化产品在深圳同台绽放光彩,共同构建起充满人文关怀与情感温度的文化贸易交流平台。

此外,展会特别设立文化出海展区及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展区,联动跨境电商平台资源,搭建国际文化贸易对接桥梁,为展商提供跨境直播、供需洽谈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中国文创产品“走出去”的同时,也吸引海外优质文化资源“引进来”,推动中外文化贸易双向流动。展会还首次启用了来自10余个国家的外籍志愿者,穿上红马甲的国际面孔不仅能为全球客商提供多语言导览服务。

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本届文博会紧紧围绕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人工智能重塑文博会,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一方面坚守文化底色,始终把文化摆在首位,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突出科技赋能,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邀请6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参展,通过AI全应用场景呈现、AI科技演出、AI共创互动等创新呈现新质生产力与文产新业态、新消费。

在“文创中国”展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化精品百花齐放。从充满“国潮”韵味的盲盒,到精致典雅的古风工艺品,国内众多机构与企业纷纷携重量级文创产品惊艳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带来的凤冠IP全系列产品在“文创中国”展区一经展出,便迅速引发抢购热潮。

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永乐宫明信片与冰箱贴搭载智能技术,只需扫描产品封面,观众便能获取通往永乐宫的“数字秘钥”,随时随地欣赏永乐宫壁画的全景风貌;凤冠3D立体便签灯巧妙地将办公场景转化为文化体验空间,用户在使用便签的过程中,逐步“解锁”凤冠造型,实现文化与生活的完美融合。这些创新举措让沉睡于博物馆的文物和古籍中的经典作品,借助新技术、新场景,以鲜活灵动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

本届文博会组委会推出多项创新服务与体验。首次发布文博会热销商品榜单,为消费者提供权威消费指南;首次设立“离境退税专区”,进一步优化消费服务体验。众多参展机构充分发挥创意巧思,积极打造多元化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国内“出圈”,更在国际舞台上“出彩”。

本届文博会展会规模、展商数量、国际参展及采购商数量均实现新突破,着力将文博会打造成为“七个超级平台”,“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新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