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曹安国:读长篇小说《跃马赵沟岭》之我见
侯发山
2024-09-06 07:27:56

读长篇小说《跃马赵沟岭》之我见

文/曹安国

 我是巩义的一个文学爱好者。囿于见识有限,有种不见得正确的看法,借用著名作家余华先生在某个文学讲座上的说法,叫“文学不是空中楼阁”,认为写作者——特别是像我类籍籍无名的业余作者,应该多读本地作家的作品,多读地方史志,以便于比较、借鉴和提高。因而形成个习惯,特别重视巩义作家的作品,凡是能到手的,都会去认真阅读,反复品味。我向来没有发表过也没写过文学评论,但读了长篇小说《跃马赵沟岭》(作者:杨西京 侯发山)(以下简称《跃》)后,联系我自己和熟知的一些基层作者的情况,总如小廘撞胸,时有表达的冲动。

《跃》文发表于河南省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奔流》201711期头题位置,连载于同年的12期。为《奔流》杂志创刊60年来首次刊发的长篇小说,可见该篇小说在编辑家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在此向作者杨西景、侯发山二位先生表示最真挚的祝贺!

《跃》文的发表在巩义文坛最少有两重意义。一是为巩义文坛树立了一个新的标高。改革开放来,巩义作者出版长篇小数累计20多部,一度形成“巩义文学现象”,但真正在正规文学刊物首发的长篇小说,《跃》文是第一部。按照某名家“没有在正规文学刊物上发表过作品的人不能算是真正作家”的说法,《跃》文算是巩义长篇小说的破天荒之作(敬请原谅,这里决无贬低任何文友的意思)。二是为巩义作者今后应该怎样创作中长篇小说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记得巩义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巩义市老促会会长王振江先生在一次业余作者座谈会上曾经讲过:“巩义作者出版了不少长篇小说,但是不用说打响全国,在河南省内形成影响的也没有。追其根源,就是没有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即成为我们生活行为准则的河洛文化特色。”《跃》文之所以成功,就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巩义作者在今后的创作中学习借鉴。

一个作家的成长大体上要经过三个阶段,或者叫三种创作状态。第一阶段为感性创作,看到或听到觉得有意思的人和事,引起兴奋就把它写出来。我们业余作者大多都还没有突破这个阶段。因为人的天赋不同,也有作家在这个阶段就取得很大声誉的。第二阶段为理性创作,这时的作家经过长期磨练已经基本成熟,能够很好地把握题材,布局谋篇,运用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甚而在文本上有所突破。第三阶段为率性创作,就是人们所说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跃》文的作者杨西景先生在部队工作时就已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中短篇文学作品;侯发山先生发表过上千篇的小小说,是小小说高手。虽然之前他们没有写过长篇,但因为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所以能够出手不凡,一开始便站在较高起点,直接进入理性创作阶段,为大家奉献出一道精美的文学大餐。

反复品读《跃》文,我觉得起码有以下三点值得我们基层作者学习借鉴。

第一、语言贴切。大家公认“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汪曾祺更是强调“写小说就是写语言”。说到底写小说就是写差异——有差异的环境、有差异的人物、有差异的叙述方式、有差异的语言。我一直认为语言不能以好不好作为评判标准。鲁迅与张爱玲的语言哪个好?若用张爱玲的语言去写作鲁迅的《狂人日记》,肯定表现不出那个味。只能看语言同文章的内容贴切不贴切。《跃》文的作者在语言方面做到了这些。具体说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跃》文全部使用优化过的巩义话,通体以巩义话为基础,经过匠心洗练提纯,把它变为书面语言。按照印度作家奈保尔的说法,就是“从基础开始探索,只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语言来叙事”。中国的小说本就源自古代的评话,只不过是把说书人和听众演化为了作者和读者,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美妙语言脱离了群众基础就都成了空中楼阁。《跃》文中地方色彩浓厚的语言随处可见,如“河里捞笊篱,瞎(虾)编的”,“农村话讲,软的捏,硬的怯”,“当面叫大哥,背后掏家伙”,“那头牛只要见了秀姑,就两眼发憷,身体哆嗦,不由自主屙起稀屎来”等,这样本地人读起来感到亲近、亲切、亲和;外地读者读起来感到新鲜、新奇、新颖,有新鲜感,有文学味道,进而能够紧紧地吸引读者,产生巨大的感染力。第二方面是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楹联、小曲、俚语、戏曲选段。大概统计,在十几万字的篇幅中,上述形式的运用就达到28处之多,这在当代文学创作中并不多见。诗词等艺术手段的合理运用,既能调节读者的阅读节奏,使文章显得生动,避免呆板、滞涩;更能有效烘托人物,深化立意,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增加文章的厚重感。虽然个别地方的韵脚、对仗尚有可商榷之处,但瑕不掩瑜,一片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辉。作为历史题材小说,《跃》文的语言运用确实是十分贴切的,保证了文本的完整性。由此也可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第二、塑造出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一篇文学作品的成败,关键在于你是否塑造出了崭新的艺术形象。赵匡胤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有作为、有担当、有创新、有人格魅力的大皇帝(以区别于那些追一己之私、因循守旧、沉溺酒色、丧权辱国的小皇帝),以“仁慈恤民”的标签卓立于世。要表现他南征北战、殚精竭虑、治国忧民的一生,不是区区十几万字能完成的。汪曾祺先生说过,写小说要“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有些人不理解这里的“话”是指现成的话或已有的定评)。作者遵循汪老先生的创作原则,熟读经史,精心剪裁,合理谋篇,避开人所共知、史书已有记载、别人已有描述的事件(如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传位于弟等大事),仅仅抓住赵匡胤在巩县(巩义)赵沟岭周边的活动,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实写苟仙儿,虚写燕赵老友,靠家鸽传书连在一起,双线条并进,虚实相生,由点及面,“写你能写的,而不是写你想写的”(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语),塑造出了赵匡胤、苟仙儿、燕赵老友、一凡法师、秀姑、“铁钩担”等一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得不承认,故事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作者在这方面的构思剪裁是把握得十分成功的。如对赵匡胤从军到取得皇位这一段史书已有明确记载的事迹,作者仅通过古驼岭(赵沟)村民平平常常饭场中的闲喷,用短短的600来字(见11期第32页)就非常艺术地叙述下来;而表现赵匡胤在巩县与苟仙儿、一凡法师、燕赵老友等人交往纵论,形成他“重文抑武、民安政平”治国理政思路的过程,则不惜言辞浓墨重彩铺开详述。

传神的细节描写是《跃》文的一个重要特色。赵匡胤出生时异香浓郁、笼罩周身、三天不退的“香孩儿”,使人一开始就感到天降异秉,同古驼岭黄河边雷雨过后“黄河清,圣主生;河图出,天下平”异像奇景相映衬,构成大人物出世的神秘感。降服玉龙驹、平定龙头寨等细节描写,都显示出赵匡胤身上的一种气势——王者之气。苟仙儿装扮河神爷显灵,平息黄河南北两岸民众抢粮纷争的细节,既表现出苟仙儿的超群智慧,也传输出平民百姓盼望河晏风清、安居乐业的心理追求。“你是黄河我是洛……”的反复出现,在表现秀姑凛然正气、含屈忍悲、凄苦爱情的同时,也体现出人民同皇权那种相辅相成、丝连絮牵的“水和舟”关系。苟仙儿死前留给秀姑的“送爱女贤婿联”:“舍一己儿女情长助英雄一统天下,乃严父终生之傲;留半亩小院承继教儿孙耕读传家,实慈母一世至爱”,充分展示他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精筹细谋、大义舍亲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这些细节的精准描述为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利用河洛文化的元素有效烘托场景、刻画人物是《跃》文最大的亮点。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对文化定义为:“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以及与此呼应的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跃》文从设置故事地点的古驼岭、文武院、百侯窑、希玄寺、孝义堡、北游殿,到他们吃喝的仓西萝卜、小关柿饼、清蒸槐花、凉拌榆钱、黄河之鲤,还有吃饭礼仪上的“十三花”“二八桌”,无不烙印着异常清晰的巩义地方特色。希玄寺一凡法师传授赵匡胤的“三十二式长拳”、龙窝沟祭拜杜员外(杜甫)受到的思想洗礼、平乱龙头寨“铁钩担”后的思考、文武院门上“读诗书礼易,何日读盛世一统;品酸甜苦辣,哪天品太平烟火”的楹联、苟仙儿的神奇谋划、燕赵老友的飞鸽传书、秀姑的高尚又凄凉的爱情、菜摊上中年人醉唱的“五代十国乱离间、仁君出世复见天。……人乐太平无事日,莺歌燕舞日高眠”的小曲、“十知圣上”“十心皇帝”曲隐鞭策,都是河洛文化的细微观照。按照《跃》文的述说,“这里是他(赵匡胤)的命运之根、事业之脉,人生前行之源”,巩县人民的心理向背和和河洛文化的浸淫是引起赵匡胤思考并决定“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传位于弟”等重大事件的思想基础,在塑造赵匡胤仁慈皇帝形象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骄傲地说,巩县(巩义)暨河洛文化就是赵宋王朝的政治孵化器。

这也是赵匡胤为何要把皇陵选定巩义的重要原因。除了巩义南依嵩山、北眺黄河、东据虎牢、西望洛阳,确实是理想的风水宝地外,更是他联系百姓、体察民心、了解民意的根据地,治国理政重大势方针的策源地,是赵宋王朝起家兴盛的的奠基石。

第三、旗帜鲜明地突出了人民性。“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要求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使文艺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流传不衰的文艺作品,无不书写着人民的伟大实践。《跃》文中赵匡胤同苟仙儿、一凡法师、秀姑、“铁钩担”以及燕赵老友等一起演绎的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故事,件件都体现出大宋江山出自于民、扎根于民、心系于民、情寄于民的人民性。正是因了赵匡胤跑马古驼岭,结交苟仙儿,平定龙头寨,领悟燕赵老友信中语后,才促使他在后周小皇帝无力理政、风雨飘摇世事动荡的关键时刻,为百姓免遭战乱之苦,选择了黄袍加身的平稳过渡。也是由于他重访巩县地,借住苟仙儿家,见闻“十知圣上”贴,倾听苟仙儿论国策后,选择了“杯酒释兵权”的优柔手段,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强将争权、生灵涂炭的乱世局面。还是在赵沟苟仙儿家,吃着“二八场”,心忧黎民安、夜论立皇储,定下了“思冲千年旧禁,虑破百代陈规,从天下永安永昌出发而选储”,传位于弟,保证大宋健康发展,开创兴平盛世,也才有了名留青史的科学方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文学方面唐宋八大家中的六家。《跃》文讴歌赵匡胤平定天下、巩固江山、治国理政中解民情、察民意、晓民声、恤民生的同时,也赞颂了老百姓看似平凡、实在智慧的底层生活对赵宋王朝崛起与兴盛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大大提升了巩义人民的文化自信。

倘若要说《跃》文有哪些不足之处,我认为就是作者把它写得太短了。这么好的小说,还没读过瘾时就完了,让人遗憾。

非常心虚地啰嗦了这么多《跃》文读后一些尚不算成熟的想法,在读者面前,实感有“班门弄斧”之嫌。说良心话,要对《跃》文做出恰如其分的文学评论,绝非庸庸我辈所能担纲。之所以有勇气把上面的话写出来,既想就教于我所敬仰的文学大咖们,也愿与如我等的基层作者们进行推心置腹的讨论。

顺祝《跃》文的作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冲出河南,打响全国。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