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霖镇位于嵊州市西南部,距市区12公里。“甘霖”镇名的由来,一直以来,认为与清代嘉庆年间嵊县知县沈谦求雨有关。据同治《嵊县志》记载:“甘霖镇,在县西南三十里(乾隆李志)。旧名两头门,嘉庆初岁旱,邑令沈谦往天兴潭祷龙,回至镇遇雨,更今名。(新纂)”按同治志记载,嘉庆初嵊县发生旱灾,知县沈谦到天兴潭求雨,回程路过两头门镇,突然天降大雨。后遂将“两头门”改名为“甘霖”。最近,笔者在检阅嵊地宗谱资料时发现,甘霖之名至晚在清代乾隆初期即存在,时已置甘霖镇。
民国己卯续修追远堂《石姥岭派松溪沈氏宗谱》(卷一)存乾隆六年辛酉岁“古婺州张嘉严若氏”拜撰《重修松溪沈氏谱跋》,其言:“余古婺州人,客寓剡西甘霖镇,与沈公惠中乃兄弟之亲也。辛酉孟春,沈君绍伊率弟姪辈延余续修印谱,余以亲故,情不能辞。自仲春起至夏历五月而告竣。呜呼!此诚尊祖敬宗之伟事也。夫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一代之文献无徵;家无谱,一姓之昭穆莫辨。是故尊祖则敬宗,敬宗则睦族,尊其所尊,亲其所亲,其道两得之矣。沈氏宗谱,自康熙丁亥年周祐等纂修以来,迄今越三十五年,其间可增者无几,可删者无几。况山本水源,山川土俗,谢君允膏先生业以序之于前,而美德善行,黄君尔超、裘君文美两先生又各传记于后。拾遗补漏,草创讨论,若廷翼、廷蕙两君之笔削惟严;出纳金钱,度支应费,若显中、贤德诸君,又各共勷其事。余也才疏学浅,不胜其任,亦惟踵事增华,补苴残缺而已。今约其山川、人物、土俗、民风之尤者,萃为一赋,使览者知舆图之瞭若指掌,可无事游览焉。因为之赋。赋曰:剡邑山川,罗松称最。源出仙家冈,流合相家亭。清流激湍,映带两岸。聚族土着,远胜三都,以故地钟人杰。宋室国英公,神人也,皇明以春公人杰哉!孝夫节妇,代有其人,有文传者,有行传者,义士豪俊多拔萃,有像图者,有赞述者。且也邱壑山阜,郁葱盘结,或为名流著迹,或为神道变化。如乡主庙本五里尊神,水口菴乃一庄要地。廻龙里溪,百代之兆也;伏虎广蒲,千载之佳城乎!至若薛家园,系复斋公发祥之地,断金里实朱道士神化之奇。双桂轩本湛如公所自铭,三凤堂乃圣卿公之赠额。若夫朱坟与园下坂,坂之禾麦丰盈;瓦窑与溪头潭,潭之鱼鳖于牣。木马湾山材所产;门前坂地菽粟所生。八月桂花,惠及朋友;十月柿饼,送及姻亲。所谓四面屏障,终日楼台,洵人世之蓬莱,迄今俗多古处。裋褐之夫,方且斗酒听黄鹂,化洽弦歌;甕牖之子,莫不弹琴挥素月。时乾隆六年岁次辛酉㽔宾月,古婺州张嘉严若氏拜撰。”沈氏谱自康熙丁亥年(1707)修纂,至乾隆辛酉年(1741)续修,越三十五年。乾隆辛酉孟春,沈氏家族请婺州张嘉(严若)续修印谱,张嘉作此文。据跋文显示,乾隆六年(1741)已有甘霖镇。同年,邑庠生谢应龙亦撰有《重修罗松沈氏宗谱序》,提及延请张嘉修谱之事,可相互印证。
又民国丙子重修《剡西沈氏宗谱》有乾隆辛卯年落款“邑庠生小外甥宋涟”所撰《三母舅满翁序》,其文言:“尝观古今来国家之事则有鉴传,一族之事则有谱传,一人之事又有其文传。得其人,无文以志其事,乌能遗美于后世哉?如三母舅,讳允满,字尔盈,庶几赖文以传其事焉。祖居雅沈,迁徙甘霖,睹人物之盛,观百产之华,不以一尘之居为陋,不以隔宿之食为贫,虽处市井,而真趣自在。迨后日积月累,置田造宇,创未之有业,启似续之英。忆其为人,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端方正直,有盛德之遗风焉。所以宗党服其行,姻友重其品。德配舅母张氏太君,出自名门,妇道克敦,相助夫子,勤俭操持,恢宏基业。生二子两女,长曰学礼,幼曰学义。长女适崇仁,幼女适黄泥山,均已婚成立。而大表弟在甘霖镇,有潇洒出尘之姿,排难解纷之才,调停庶事,高人钦仰,非翁之盛德而能若是欤?迄今儿孙绕膝,正所谓源浚者流自长,根深者叶必茂,此固千古不易之理也。使无文以志其事,奚能留传于后世耶?甥闻母族宗谱重修,理宜表白,永垂世法。爰是详其实行述其始终,执笔以为之序云。乾隆辛卯孟冬上浣之吉,邑庠生小外甥宋涟顿首百拜志。”《剡西沈氏宗谱》内还有《允仁公行略》,亦撰于乾隆辛卯年,落款署“甘霖镇内市隐子袁大木拜撰”。由上述二则序传可知,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年,1771)亦称“甘霖镇”。
要搞清楚甘霖镇建置的起始,须追溯县志之记载。乾隆七年《嵊县志》(卷一·地理·市镇)记载:“两头门镇,在县西南三十里,有市有仓。”可知乾隆时设两头门镇,但此志中仍未明确称甘霖镇。而道光《嵊县志》(卷二·市镇)记载:“甘霖镇,在县西南三十里,有市有仓。”此志称甘霖镇,但无沈谦求雨之记事。故“沈谦改名说”系同治《嵊县志》新纂增入。沈谦,乃江苏泰州人。江苏《泰州志》(道光刻本)载其生平概要:“沈谦,字君㧑,号筠溪。乾隆甲辰进士,授福建罗源县知县。引见时,调南靖,治海疆有能声。历知上杭、长汀诸剧邑,政绩俱著。后知浙江嵊县,修学校,劝农桑,勤听断,邑人感之。旋以奉差入都,没于京邸。谦湛深经术,兼工诗文。(采访录)”可见沈谦任官嵊县期间,修学校,劝农商,有功于嵊邑,为县人称颂。但其传记中,也未提及两头门改名甘霖之事。检阅民国《嵊县志》(卷三十一·祥灾):“嘉庆七年壬戌,旱,知县沈谦详请缓徵。”嘉庆七年曾发生过一次旱灾,沈谦请示缓徵,《同治志》或据民间传闻将“求雨改名”之事附会其人身上。后来的民国《嵊县志》(卷二·建置志·市镇)仍引用同治志改名之说,于是一直误传至今。
此外,《剡西沈氏宗谱》存派孙沈学元所撰《雅沈八景序并诗》,其中含《甘霖晓烟》一首:“十雨和甘传说霖,嘉名天锡慊人心。五更鸡唱朝星淡,三市烟笼晓月沉。柳岸渔船知几泊,花堤酒肆有烦寻。陡然一阵清风起,且听牛歌白水音。”谱中另有乾隆五十三年新昌张南木撰写的《学元公行实》记其生平,学元公系沈允堂次子,乃乾隆时人,则可证前诗《甘霖晓烟》亦创作于乾隆年间。其
中“十雨和甘传说霖,嘉名天锡慊人心”之句,应与甘霖得名有关。“和甘”指甜美之味,也指风调雨顺。
检阅晚清报刊资料,1889年、1910年、1924年、1932年《申报》新闻称“两头门”;1907年、1910年、1927年、1947年《申报》新闻作“甘霖镇”。可见清代至民国时期,两头门、甘霖之名一直有混用现象。1931年臧励龢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两头门镇,在浙江嵊县西南二十三里,当西南要衢,市肆繁盛。一名甘霖镇。”
综上考订,甘霖之名,最晚于清代乾隆六年时已经出现,盖寄寓“风调雨顺”之义,非同治《嵊县志》所称因嘉庆时知县沈谦求雨而改之。
--- 本文刊于2024年9月3日《今日嵊州》(越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