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以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讲师团
2024-11-25 15:56:38

文化创新是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文化自信的时代展现。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更凸显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把文化自信转化为文化创新价值源泉和不竭动力的客观必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

文化自信是推进文化创新的动力源泉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定文化自信是基础。“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科学阐释表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文化创新的自信之源。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中华文化在数千年演变中形成了独特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含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它所内蕴着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为推进文化创新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构成了文化自信的底蕴。

革命文化是推进文化创新的自信之魂。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国精神的核心内蕴。其所承载的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红色资源的实现载体、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为砥砺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推进文化创新的自信之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旗帜。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所验证,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一步证实,揭示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逻辑必然。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坚定不移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就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环境中审时度势,以明确的目标、正确的导向,把文化建设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文化创新体现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是文化自信自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才能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精神力量。

在推进“两个结合”中坚定文化自信。“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方向,其本身就是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内在辩证关系的最好诠释,表明了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够为文化自信自强奠定坚实基础,也能够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科学转化与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推进文化发展的创新自觉。

在深入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于实践,又推动实践发展。无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于实践发展中生成,又被实践发展所验证,其自信力源于实践发展的验证力。尤其是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并在指导实践发展中不断被验证。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就是要结合当代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以更加凸显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的精神食粮,为文化自信提供更为厚实的实践支撑。

在开放包容中坚定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推进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就必须在坚持和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以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更加博大的胸怀,广泛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在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中,更自觉地坚定文化自信,更鲜明地凸显文化特性,更有力地促进文化创新。

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文化创新创造注入活力

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重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推进文化创新,守正是前提,创新是必然。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把握时代脉搏的战略视野和贯通古今的历史文化意识谋划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最新思想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以体察时代呼应、反映实践要求的新思路、新内容、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创理论之新、发展之新、时代之新,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才能实现文化创新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有机衔接。

扩展文化创新思路。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这一伟大实践活动,既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文化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也为文化创新活动打开了广阔空间。必须不负时代之托,勇于责任担当,结合新的实践与新的发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容上,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制度上,要根据实际需要加大制度供给,完善解决文化发展领域新的矛盾和问题的规制;途径上,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方式,用好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传输上,要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创新话语表达,优化叙事方式。

培育文化创新环境。创新文化是包括创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制度机制等在内的文化样态,是包含创新主体、管理体制、组织结构、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文化场域。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是创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为文化创新活动注入活力的重要着力点。从观念、制度和落实举措入手,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培育尊重探索、尊重创造、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时代风尚,努力营造想创新、愿创新、能创新和真正实现创新的氛围,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干事创业环境。一方面,提升治理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把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另一方面,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充分认识优秀文化人才在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完善培育优质文化人才的新生态,营造识才、重才、爱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杨建军,系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