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最新指导意见!麦种咋选、施肥指标及用量都在这儿↓
叶县融媒
2024-09-27 13:50:25

9月25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高标准、高质量种足种好今年小麦,夯实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基础,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根据今年气候特点和生产实际,研究制定了《河南省关于2024年麦播技术指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今年我省小麦备播形势较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充足,尤其是种子质量好,去年繁种面积扩大,加之小麦病虫害防控及时到位,麦收期间天气晴好,收获小麦籽粒品相好、容重高,种子数量充足、质量普遍较高。加之今年7-8月份全省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61毫米,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提升,为小麦高质量播种提供较好的底墒基础。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我省存在整地质量不高、气象不确定性大、容易引起病虫害偏重发生等问题。

如何提高整地播种质量,实现一播全苗?《意见》指出,各地要结合今年生产实际和气象条件,突出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在备播整地方面,各地要突出抓好深耕耙压精细整地技术,全面提高整地质量。鉴于今年各地实施玉米密植增产技术,秸秆还田要做到“切碎、撒匀、埋深、压实”,草土混匀,切实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和效果。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和连续旋耕2~3年的地块,今年必须进行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并耙耱压实;旋耕整地的麦田,必须旋耕两遍后镇压耙实,旋耕深度要达到15厘米以上。各类麦田都要进行适墒镇压,特别是秸秆还田、旋耕整地、土壤悬松不实的地块,一定要适时适墒进行镇压作业,以保证种土密接,提高出苗质量,减少透风跑墒,增强抗灾能力。

在小麦品种选择上,各地要依据当地生产条件、产业发展、种植制度、病虫害等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布局选用良种。北部麦区重点选用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高产潜力大、冬季抗寒性好、耐倒春寒、耐后期高温、抗倒性好以及抗白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害的半冬性优质强筋、中强筋高产品种。中南部麦区重点选用综合抗逆性强、抗倒稳产性好,抗(耐)冬季冻害、倒春寒、后期高温和穗发芽,且抗(耐)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茎基腐病和黄花叶病等病害的半冬性优质中强筋、中筋高产多抗品种。东部麦区重点选用丰产稳产性好、春季发育相对平稳、耐倒春寒、抗倒伏能力强以及抗(耐)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茎基腐病等病害的高产稳产优质半冬性品种。南部麦区应以选用耐湿耐渍、抗(耐)赤霉病、条锈病、耐穗发芽、抗干热风、熟期较早的优质弱筋和中筋品种为主。旱作麦区重点选用耐旱节水性强、抗逆稳产性好的品种。

啥时候种麦为最佳时间?

《意见》指出,各地要结合主推品种特征特性和气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宜播期。豫北麦区半冬性品种适播期为10月8日—15日;豫中、豫东麦区半冬性品种为10月10日—20日;豫南麦区半冬性品种为10月15日—25日,弱春性品种为10月20日—10月底。同时要注意适量播种,一般高产田每亩基本苗为15—20万;中产田为20—25万;晚播麦田可适当增加播量。专家特别提醒农民朋友,要适墒播种,在小麦适播期下限范围内,应按照“宁可适当晚播几天,也不能种欠墒麦”原则,确保做到足墒播种,一播全苗。要适深播种,在高质量整地前提下,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宽幅匀播、宽窄行播种、缩距匀播等播种方式;旱作区示范推广免耕沟播;稻茬麦区推广灭茬免耕带旋播种,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此外,播种前后需镇压,推广使用带有“播前镇压+种沟镇压”的播种机具随播随压。

麦播期病虫害咋防控?

《意见》指出,播种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做好此阶段的防治工作,不仅能有效预防烂种死苗,实现小麦一播全苗、健壮越冬,还可有效延迟和减轻小麦中后期病虫危害,确保我省小麦生产安全、提质增效。

今年我省麦播期病虫害防控主攻对象是赤霉病、条锈病、茎基腐病、纹枯病、蚜虫、红蜘蛛和地下害虫等。同时,豫南地区兼顾黄花叶病,豫北、豫中和豫东地区兼顾白粉病和胞囊线虫病,并因地制宜做好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

《意见》提出要选择种植抗病品种,南部条锈病冬繁区和春季常发区可选用周麦22、郑麦1860、百农4199、周麦36、周麦28、郑麦7698、西农511、西农9718、新麦30、郑麦639、豫麦908、郑麦366等抗锈品种;豫南赤霉病高风险区可选用郑麦9023、百农4299、豫农903、西农979、徐麦100、徐麦DH9、扬麦13、扬麦28等抗病品种;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可选用中麦1220、中麦578、郑麦136、丰德存21、稷麦336、泛麦8号、存麦22、洛旱6号等抗病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常发区可选用郑麦369、新麦26、郑麦119、新麦28、周麦26、存麦16号、丰德存5号等抗病品种。

同时,加强健康栽培管理,要精细整地,秋作物收获后,做好清洁田园,秸秆还田后宜深耕,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旋耕地块必须耙实,确保整地质量。小麦茎基腐病发生较重的田块,尽量避免秸秆还田,减少病菌积累。要科学施肥,根据土壤化验结果,进行平衡精准施肥,注意增施腐熟有机肥和芽孢杆菌、木霉菌等生防菌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和锌肥。要高质量播种,重点做到“适期、适量、适墒、适深”播种,避免播种过早过深,防止冬前旺长和深播弱苗。胞囊线虫病发生区域,播后及时镇压。

要全面推行种子处理,根据病虫发生种类,科学选择药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小麦茎基腐病和根腐病重发区,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咯菌腈·噻虫胺、戊唑醇·吡虫啉、吡唑醚菌酯·灭菌唑、咯菌腈·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氰烯菌酯·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三氟吡啶胺、种菌唑等种子处理药剂。纹枯病重发区,可选用咯菌腈、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等种衣剂及其复配种衣剂进行包衣。南部条锈病早发区,可重点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种衣剂进行拌种或种子包衣。地下害虫发生区,可选用噻虫嗪、噻虫胺、辛硫磷或毒死蜱等药剂拌种。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采用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与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等杀虫剂科学配比、混合包衣,或者合理选用二元或三元复配种衣剂,一拌多效。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时,可加入适量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寡糖·链蛋白等,促进小麦出苗、生根、分蘖和健壮生长。

冬小麦咋施肥最佳?

当前,我省秋作物由南到北已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冬小麦播种在即。“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合理充足的基肥对实现一播保全苗,培育冬前壮苗,促进冬前有效分蘖有着重要的作用。

《意见》指出,施肥需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研究结果,按照“以地定产、以产定氮,以土壤丰缺定磷钾,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的原则确定肥料配方和用量,坚持因土施肥、按需用肥,推广应用配方肥;二是合理增施有机肥,实施玉米秸秆还田,推动有机无机结合,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三是各麦区基于产量和养分供应水平推荐氮肥施用限量指标。

根据小麦品种和品质、土壤肥力水平、土壤质地等因素,氮肥分次施用,提倡“氮肥后移”;磷肥、钾肥分次或一次性底施;有机肥一次性底施。应用缓(控)释氮肥时,可以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和追肥比例。强中筋小麦适当增加施氮总量和中后期追施比重;弱筋小麦则要适当降低施氮总量和追施比重,提倡一次性施肥。

施肥方法要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复合肥料、有机肥料以基施为主,在整地前将肥料均匀撒于地表,然后随整地耕翻入土壤;或整地后采用种肥同播技术一次完成播种施肥作业,推荐旋耕深度为15cm左右。建议每2~3年进行一次深耕,深度以25~30cm为宜;二是视苗情科学追肥。在小麦中后期,视苗情及时进行土壤追肥或叶面补肥,就墒情开沟条施,或结合降雨、灌溉追施,或进行叶面喷施;三是大力推广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无人机喷撒施等小麦轻简化施肥和高效施肥技术,减少人工成本,提高肥效。

依据各施肥类型区冬小麦生产实际,《意见》推荐全省冬小麦区域施肥技术指标,施肥大配方和施用量。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编辑:梁一平

校对:李亚奇

审核:赵家路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西菜园路1号

邮箱:yxxx@vip.163.com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