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孩子和妈妈对哭1个小时,李玫瑾:“溺爱的孩子是没有前途的”
阳光育儿保健
2024-08-30 19:32:01

儿子在小区里有几个年龄相仿的玩伴,经常会约着一起在小区花园里玩,其中有一个小女孩叫悦悦,长得很漂亮,也很乖巧,可有一次发生的事情让我对悦悦的家庭教育产生了疑问,甚至感觉孩子的教育出了很大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悦悦家请了一个家政阿姨,每天下午去家里打扫卫生,已经去了有大半年了,平时跟悦悦相处得挺好,偶尔还陪着孩子一起玩。那天,阿姨像往常一样去家里收拾屋子、打扫卫生,悦悦想让阿姨陪自己玩,可是阿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回绝了。

这时候,悦悦突然脸色一变,瞪着眼睛冲着阿姨大声地喊道:“打你,把你扔出去。”边说还边握紧了拳头。



阿姨和悦悦的妈妈都吓了一跳,没想到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妈妈赶紧说道:“这孩子怎么跟阿姨说话呢。”

悦悦看着妈妈生气的样子,“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而且越哭越厉害,怎么哄都不管用。最后,妈妈也没辙了,直接把孩子关到屋里,自己在外面也哭起来了。这到好,一个在屋里哭,一个在屋外哭,足足哭了有一个多小时都没停。

阿姨想着要不陪孩子玩会,别哭时间太长再哭坏了,可这时候悦悦已经不再想玩了,阿姨怎么说都不理。最后,妈妈答应给悦悦买一个玩具,才收住了哭声。



听到这件事之后,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悦悦一定在平时被母亲惯坏了。母亲是全职妈妈,平时都是妈妈照看孩子,听说像两人对着哭的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警告过孩子的家长:“过分溺爱看似像一种伟大的爱,却会毁灭孩子。”


溺爱是洪水猛兽,可家长依然如故。

所有的家长一定都知道溺爱是不对的,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父母依然对孩子百般溺爱,这里面不乏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综其原因有三:

1.家长的懒惰培养了孩子的肆意放纵。当过父母的人都知道,教育是一件非常复杂且又有着漫长过程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里需要家长付出极大的耐心,说白了就是,教育太累人了。

很多家长得过且过,自己平时很少管教孩子,还美名其曰:快乐教育,殊不知,正是家长的缺失让孩子有了放纵的机会,使得孩子没有了对规矩、要求的束缚。



2.家长两面派的行为造就了孩子的虚假。很多家长说一套做一套,典型的两面派作风。比如,平时要求孩子要诚实,不能撒谎,可是当着孩子的面,家长的谎言张嘴就说,开始孩子可能还不明白,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也就学会撒谎,甚至瞒过了家长和老师。

不要小看会说谎的孩子,更不要忽视对说谎孩子的管教,否则,当孩子把谎言当成一种习惯时,将会影响孩子成人之后的行为习惯。

3.家长包庇“护犊子”滋生了孩子自私。还记得当年的“李天一案件”吗?孩子娇惯放纵犯下大错,可作为知名人士的父母却要“托关系走后门”包庇孩子所犯下错。



在平时我们的生活里虽然这种极端现象并不多见,但是父母“护犊子”的行为就太普遍了,孩子觉得这是父母就应该做的事,内心极为自私,不仅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还反而责怪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的种种行为都能反映出父母的影子,很多家长会责怪孩子,可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在家长身上,如果家长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那么,再伟大的母爱都会变成温柔的“陷阱”。

育儿先育己,和孩子一起成长。

没有天生就会有教育孩子的家长,家长也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很多家长有一个有共同的毛病就是“自以为是”,总觉得自己会教育,或者觉得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不一样,教育的那些方法都不适合,其实究其根源还是在家长使用的方法上出现了偏差。



杜绝不正确的溺爱。

在教育孩子上最忌讳的就是溺爱,长期在溺爱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对孩子的爱应该放在心里,而不是附着于表面,该严厉的时候就一定要严厉,该立规矩的时候就必须按规矩执行。

如果还是依然以孩子为中心,放纵娇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所以,作为父母应该杜绝溺爱,尊重孩子的成长过程。



发现在问题及时纠正。

“孩子还小,不懂事,别跟孩子计较。”孩子小,允许犯错,但是家长不是小孩了,难道一句“孩子还小”就是孩子犯错的理由了吗?家长的作用之一就是当孩子犯错时应该及时纠正,而不是替孩子找理由。

在网上有一个案例,一个孩子把小区里一个汽车划了一道,车主跟家长反映,但是家长置之不理,后来,车主给了孩子10块钱还表扬他做好,结果,这个熊孩子把小区的高档车全划了,当车主找到家长时,家长是有苦说不出,只要低头认错赔偿。



建立促进亲子关系。

一个孩子在温暖的家庭里成长,从性格和习惯一定是优秀的、是良好的。这是因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家长可以通过交流沟通引导孩子向正确方向发展。

可是,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那么就会导致孩子不听、不说的尴尬场面。所以,家庭的温馨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融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渠道。了解孩子内心才能对症下药。

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小女孩悦悦,今年已经上幼儿园了,但是孩子一到幼儿园就大哭不止,怎么劝都不停,结果老师让家长接回家去了,这种情况持续一个多月依然没有好转,家长除了叹气之外也没有任何的方法。

如何改变?只有家长先改变,否则就会像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的一样:“溺爱的孩子是没有前途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