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摆烂式父母”爆火:偷钱不焦虑、早恋不着急,效果立竿见影
心理咨询师|易幽
2024-09-19 16:55:10

近年来,随着父母育儿方式的多元化,一种被称为“摆烂式育儿”的方法在网络上引发了大量讨论。这种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各种“出格”行为,如偷钱、早恋等,表现得格外冷静,不像传统家长那样急躁和焦虑,而是以一种放任甚至无所谓的态度去处理,结果竟然出乎意料的“见效”。


然而,这种方法真的如表面看上去那么有效吗?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想从心理学角度剖析这种现象背后的成因与影响。

第一阶段:什么是“摆烂式育儿”?

“摆烂式育儿”并不是一套有系统方法论的育儿方式,而更多的是一种应对父母自身焦虑的行为反应。在“摆烂”的状态下,父母对孩子的种种问题不再表现出过度担忧,而是采取一种“冷处理”的方式。面对孩子的偷钱、早恋等行为,他们不会急于纠正,而是选择让孩子自己去承受行为的后果。

案例分析

我曾经接待过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小然在中学期间发生了早恋行为。传统观念下,家长往往会对此行为非常敏感,甚至采取强制手段阻止。然而这位母亲表现得出奇冷静,决定不干涉儿子的早恋,甚至在孩子面前淡然地说:“喜欢谁是你的事,妈妈尊重你。”小然一开始非常意外,因为他的预期是家里会大发雷霆,甚至会被剥夺自由。但在母亲的“摆烂”态度下,他反而开始思考这段感情的真正意义,不久后便自然分手,投入到学业中。

心理学背景

“摆烂式育儿”涉及到自我效能理论(Self-Efficacy Theory)。孩子在面对父母对某些行为的“无所谓”态度时,反而会更自主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后果。根据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当个体对某一行为感受到掌控力时,能够更有自信去处理结果。而传统的强制干预反而会削弱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处理复杂问题。


第二阶段:父母的情绪管理,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摆烂式育儿”背后,父母的情绪管理是关键。许多父母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往往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过度干涉孩子的行为会让彼此关系紧张,甚至导致亲子矛盾。适度的情绪管理和冷静应对确实可以缓解一部分家长的焦虑,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去成长和成熟

案例分析

小敏的父母是一对中产阶级夫妻,他们从小对女儿的教育非常重视。然而,小敏在青春期时突然成绩下滑,并且常常偷拿家里的钱去买一些并不需要的奢侈品。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敏的父母决定不再“抓住不放”,反而对她的行为采取冷处理的方式,甚至刻意减少对她行为的关注。父母开始表现得对钱财不那么紧张,甚至没有过度询问她的消费习惯。

在小敏拿钱买东西的行为得不到父母的情感回应后,她开始对这种“反常规”的做法感到困惑,并逐渐失去了这种行为的动机。她自己反思并意识到,偷拿家里钱并不会带来长久的满足感,反而让她对物质的需求陷入空虚。

心理学背景

心理学家鲍姆林德的教养方式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在她提出的几种教养方式中,“放任型”教育强调减少对孩子的行为约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然而,这种方式的效果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对于小敏来说,父母的放松让她失去了“反叛”的驱动力,最终主动调整了自己的行为。


第三阶段:摆烂不等于无为而治

虽然“摆烂式育儿”表面上似乎能够减轻亲子间的冲突,带来某些短期的“效果”,但这种方法并非完全适用于所有家庭。尤其是当父母的“摆烂”态度过于极端时,孩子可能会误解这种行为,认为父母对自己漠不关心,甚至对其行为完全放任自流。这可能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约束,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

案例分析

小华是我曾经辅导过的一名高中生,他的父母在他小学时离异,母亲忙于工作,对他疏于照顾。当小华表现出偷钱、打架等行为时,母亲采取了“摆烂”态度,认为孩子迟早会长大,犯点错没关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华开始误解母亲的“冷淡”为对他的漠视,逐渐发展出更为激进的行为问题。

最后,小华由于不良行为问题被学校勒令退学,而此时他母亲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悔当初没有及时干预。

心理学背景

在这个案例中,依恋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孩子和父母关系的动态发展。根据心理学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父母的回应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安全感。当父母的“摆烂”变成冷漠疏离时,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注,从而采取更极端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在小华的案例中,母亲的长期“冷处理”使得他在寻求情感回应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反叛,最终酿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第四阶段:如何找到平衡点?

在育儿过程中,父母的情绪管理、适度放手和及时干预是需要平衡的。如果仅仅采取“摆烂式”的方式,虽然可以缓解短期的焦虑,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失去约束和引导,缺乏责任感和安全感。

那么,父母如何才能在“摆烂”和过度干涉之间找到平衡点?

  1. 保持冷静,但不冷漠
    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家长可以通过深呼吸、暂停反应等方式,避免过度的情绪化反应。但与此同时,家长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关注,不能完全忽视或放任。
  2. 引导孩子承担后果
    “摆烂”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家长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去承担行为的后果,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责任。例如,面对偷钱的行为,可以让孩子通过打工、完成家务等方式偿还。
  3. 适度沟通和反馈
    无论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家长都应该与孩子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给予他们适度的反馈和引导。在冷静处理的同时,也需要让孩子明白行为的边界。

案例总结

晓宇的父母在他早恋时采取了适度放手的方式,但他们并没有完全不理不睬,而是在关键时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沟通,帮助晓宇认识到感情与学业之间的平衡。最终,晓宇学会了如何更成熟地处理感情问题,并且没有因为早恋影响学业。

小敏的父母通过对偷钱行为的冷处理,避免了矛盾升级,但他们随后与小敏讨论了家庭财务的管理问题,帮助她理解金钱的价值,最终引导她改变了不良消费习惯。

结语

“摆烂式育儿”看似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冲突的方式,但它的效果往往取决于家长的把控能力和孩子的个体特质。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冷处理确实可以让孩子意识到行为后果,促使他们自我反思;但在另一些情况下,过度的“摆烂”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情感疏离感,甚至导致更严重的行为问题。

作为家长,冷静处理孩子的问题固然重要,但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在面对育儿的挑战时,找到情绪管理、沟通和引导的平衡点,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为成熟、负责任的个体。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