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张祠 古韵今风
——参观清西村张家祠堂有感
文/苏红军
在2024年10月28日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巩义市民俗研究会精心筹备的一次户外采风活动,正式拉开了帷幕。这一日,恰逢农历甲辰年九月二十六,天公作美,仿佛也在为这场意义非凡的活动增添一抹亮色。
此次活动一经发起,便得到四十余位志同道合的会员踊跃报名参与其中。大家满怀着期待与热情,一同奔赴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中脱颖而出的回郭镇清西村,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参观学习之旅。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次活动主要聚焦于张氏家族与李氏家族在完善家风家道、传播孝道文化,尊老敬亲、精心打造家族祠堂建设,向社会输出正能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展开学习。
当我们的车队缓缓驶近清西村,尚未停稳,远远地就瞧见清西村张家楼张氏宗亲理事会秘书长——张氏祠堂的当家主持张建军先生,早已身姿挺拔地迎候在祠堂门口,宛如一位翘首以盼的守望者,那殷切等候的模样,无疑是对我们民俗研究会此次到访的高度重视,这一幕,让每一位与会人员的心底都涌起一股暖流,倍感亲切与感动。
一番热情的握手寒暄之后,张老师便兴致勃勃地引领我们走近那与祠堂仅一路之隔,且正对着祠堂大门的影壁墙。兴高采烈地给我们讲解起这道影壁墙的来历。说起影壁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到祠堂庙宇,小到家庭院舍,但凡讲究的人家,只要条件具备,都会在适当的位置,或大门内侧与外侧,人们总喜欢修建一座影壁。似在用它那高大的身躯,恰到好处地遮挡住大门对面可能出现的杂乱无序的景物,增加庭院内的私密性,将外来晦气拒之门外,为出入庭院的人们营造一片祥和的心境。其次它还承载着一份古老而神秘的寓意,美其名曰:驱灾辟邪、镇宅挡煞的神奇功效。
再看这张氏祠堂的影壁墙,它是一个标准的雁翅型照壁,两边雕刻的是传说中的八仙,中心是个精美的“和合二仙”浮雕图,那精细的雕工栩栩如生,仿佛被工匠们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二仙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恰似冬日里的暖阳,灿烂而温暖,犹如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能引领我们拨开岁月的迷雾,缓缓走进那段悠远的往昔时光。随着张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影壁墙上的诗句,如洪钟大吕般在我们心间奏响,“堪笑世人太碌忙,争名夺利在何方。耻食周粟首阳隐,留得青名万古扬”。这诗句犹如一记记钟声,敲击着我们在这喧嚣尘世中略显浮躁的心,让我们不禁停下匆匆的脚步,静下心来反思那名利的虚幻泡影,细细体悟坚守气节的弥足珍贵。
听完对影壁的介绍,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我们紧随张老师的脚步,迈进了历史悠久的张家祠堂。那一刻,仿佛是推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时光的神秘大门,瞬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满是故事的世界。在这里,每一处角落都仿佛被岁月的双手轻轻抚摸过,弥漫着一种浓郁而醇厚的沉香,每一个细节都像是一位年迈的长者,在轻声细语地诉说着往昔的点点滴滴。
张家祠堂,和众多历经沧桑的家族祠堂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饱经风雨的洗礼。许多古建筑都在一次次时代的浪潮中遭受破坏,甚至灰飞烟灭,而张家祠堂却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始风貌,未曾有过伤及筋骨的改变。在这背后,凝聚着张氏后人们无尽的智慧与心血。他们凭借着对家族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精心守护着这座祠堂,让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能顺应时代的潮流,扮演着不同却又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曾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38军51营的驻地,见证了无数热血男儿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奋勇抗争的英勇身姿;解放后,它又摇身一变,先后成为人民公社以及大队部的办公场所,那前屋阁楼上还曾是热闹非凡的乡村广播站,小学教室也曾设在此处,这里承载着一代人的成长记忆。改革开放后,它如同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逐步恢复了张氏先祖赋予它原本应有的功能,再次以一座古老而庄重的张氏宗祠的身份,焕发出崭新的活力,继续书写着家族的历史篇章。
在2022年那个充满温情与希望的年份里,张氏家族联合村支两委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在这里精心筹备并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别开生面的孝亲活动。这场活动犹如一阵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一位村民的心田。
活动旨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并表彰在日常生活中默默践行孝道的优秀典范。经过层层筛选与评定,最终从本村张氏家族众多好媳妇中,评选出了十位孝老敬亲的杰出代表。为她们披红戴花,让她们在众人的瞩目中成为最耀眼的明星。不仅如此,村里还特地组织了敲锣打鼓的队伍,热热闹闹地登门向女方娘家报喜、挂匾致谢。那喜庆的锣鼓声,仿佛是在向整个社会各界诉说着这份孝亲故事的动人之处。
更值得一提的是,张家祠堂在2023年10月被郑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郑州市文保单位,这无疑是对它数百年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的高度认可。
它那中国传统式三进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尽显古朴典雅。东西厢房对称而立,与正中大殿相得益彰,门前那精美的照壁,为整个建筑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殿后还有那清幽的花园,使得整体建筑布局更加和谐。整座建筑皆为青砖黛瓦、古朴庄重,踏入祠堂大门,那雕梁画栋的门楼便映入眼帘,精致的隶书对联犹如点睛之笔,与门楼相互映衬,仿佛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眼前。那书法的苍劲有力与建筑的庄重浑厚完美融合在一起,无声地彰显着张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再看那仪门之上雄浑大气的“清河第”石匾,如同一位骄傲的使者,正昂首挺胸地向世人宣告着家族曾经的辉煌过往。穿过仪门,庭院中的古柏参天而立,它们犹如岁月的巨人,默默见证着家族的变迁。其中那棵有着500年树龄的鸟柏,更是家族传承的神圣象征,仿佛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殷切嘱托,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诉说着那些久远的故事。
东厢房的书画艺术展室,简直就是一座艺术的殿堂,一座璀璨的宝库。一幅幅名家作品琳琅满目,争奇斗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置身其中,深切地感受到艺术之神在空气中轻盈地舞动,引领着我们尽情领略那无尽的美妙,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无法自拔。西厢房的农耕展室,则像是一部生动的史书,将张家男人的坚毅担当与张家女人的勤劳善良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古老的农具,恰似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陈列在那里,低吟着先辈们辛勤劳作的往事,诉说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而家风家训展示馆里,每一条家训都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它的存在,更是家族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延续和展现,引领者后人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迈进。
行走在这片神圣的天地间,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如同温暖的潮水般将我们紧紧包围。张家祠堂,它早已超越了一座普通建筑的范畴,它是张氏家族的心灵家园,是家族文化传承的一座不朽的宝库。它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是家族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
参观完毕,内心对古人的敬佩之情如烈火般熊熊燃烧。有幸领略这般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盛宴,深感无比荣幸。作为旁观者,我们虽并非张氏家族成员,但通过这次参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族祠堂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象征,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品德和期望,是我们了解过去、传承文化的重要窗口。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肩负起保护这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让它们在岁月长河中继续绽放耀眼的光芒,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历史的记忆永不磨灭,让文化的火种永远延续,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希望大家从本次活动中汲取宝贵经验:一是珍视家族文化传承,用心搜集、整理自家家族文化瑰宝,延续家族精神脉络。二是效仿其弘扬传统美德之举,将美德践行于生活点滴,提升自身素养,营造和谐家庭与社会氛围。三是借鉴张氏族人齐心守护家族精神家园的热忱,凝聚团队、社群乃至社会各界之力,以共同的信念为纽带,为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社会发展全力以赴,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苏红军,网名阿五苏,河南巩义人,曾是一名参战退伍军人,文学爱好者。郑州市作协会员,杜甫诗词学会会员,巩义市民俗研究会会长。闲暇时喜欢在文字中寻找乐趣,在田园间觅求发现。亦有文章散见诸多媒体平台,偶有发表于期刊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