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针灸入门:了解这门古老医术的基础知识
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4-11-28 17:18:42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源远流长,数千年来在医疗保健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治疗效果,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对于想要了解针灸的初学者来说,掌握其基础知识是开启这一古老医术奥秘之门的关键。

  一、针灸是什么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毫针等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特定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调节人体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当人体出现头痛时,医生可能会根据经络辨证,选取头部的百会、太阳穴以及手上的合谷穴等穴位进行针刺。灸法则是利用艾草等易燃材料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回阳救逆等作用。比如,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如宫寒不孕、慢性腹泻等,艾灸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位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针灸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使气血阴阳重新趋于平衡,从而恢复健康。

  二、针灸的理论基础

  针灸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它像一张庞大而有序的网络遍布全身。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络脉等,每条经脉都与特定的脏腑相连,并在体表有相应的穴位分布。例如,手太阴肺经与肺脏相连,其循行路线经过上肢内侧前缘,在这条经脉上分布着中府、云门、尺泽等穴位。脏腑学说则强调人体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中的作用。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进而影响所属脏腑的功能,实现对疾病的治疗。例如,肝阳上亢导致的高血压,可通过针刺肝经的太冲穴来平肝潜阳。

  三、针灸的穴位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关键部位,人体穴位众多,分布广泛且各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主治病症。穴位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经穴是分布在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穴位,共有 361 个,这些穴位都有固定的名称、位置和归经。比如,心经的少海穴,位于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主要用于治疗心痛、肘臂挛痛等病症。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系统的穴位,它们对某些病症往往有特殊的疗效。如位于腰部的腰痛点,对于急性腰扭伤有很好的止痛作用。阿是穴则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穴位,哪里疼痛或不适就在哪里针灸,通常在治疗局部疼痛性疾病时应用广泛。

  四、针灸的工具

  针灸的工具主要包括毫针、艾灸材料等。毫针是最常用的针刺工具,一般由不锈钢制成,其规格有粗细长短之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针刺部位来选择合适的毫针。例如,对于体质虚弱或小儿患者,会选用较细较短的毫针;而对于肌肉丰厚部位的针刺,则可选用稍粗稍长的毫针。艾灸材料以艾草为主,常用的有艾条和艾炷。艾条是将艾草加工成圆柱状,便于手持施灸;艾炷则是将艾绒制成圆锥形的小炷,可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此外,还有一些辅助工具如针盘、镊子、酒精灯等,用于毫针的存放、消毒以及艾灸的操作。

  五、针灸的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前,患者应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饥饿或饱食。医生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严格消毒针具,防止交叉感染。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酸、麻、胀、重等感觉,这是正常的得气现象,但如果出现剧烈疼痛或其他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针刺后,患者要注意针孔处的清洁卫生,避免沾水,以防感染。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凝血功能障碍者等,针灸治疗需要格外谨慎,某些穴位如孕妇的合谷、三阴交等穴位是禁针的。

  针灸作为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医术,蕴含着丰富的中医智慧和文化内涵。其基础知识涵盖了理论、穴位、工具以及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通过对针灸基础知识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这一传统疗法在健康保健和疾病治疗中的独特魅力与价值。在现代医学的大背景下,针灸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无论是对于专业的医学人士还是普通大众,深入探索针灸知识都有着深远的意义。(中牟县人民医院 中医康复科 王艳娟)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