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温暖特殊家庭
濮阳网
2024-09-27 08:29:51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在行动上存在肢体障碍,严重的甚至不能站立;他们的智力低于正常值,认知、听力、言语等落后于同龄儿童;在行为上,他们不同于其他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外界沟通。他们的童年孤独沉默,像遗落人间的天使,折断了属于自己的翅膀。

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是2024年我市重点民生实事,事关残疾儿童的未来,事关这些特殊家庭的幸福。2024年,我市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已帮助966名有需求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接受手术、辅具适配、康复训练等康复服务,完成年度任务目标的107.33%,为残疾儿童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政策加持 为残疾儿童及家庭托起希望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在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康复教室内,听力障碍儿童果果(化名)声情并茂地表演着她最喜爱的儿歌。

“孩子现在的变化,是我原来想都不敢想的。”果果妈妈眼眶泛红地告诉记者。果果今年3岁,刚出生的她就被诊断为双耳失聪。去年7月,戴上人工耳蜗的果果到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亲子班进行康复训练。

果果妈妈表示,自从孩子被确诊后,她一直风雨无阻地带着孩子做康复训练。“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孩子康复治疗有政府补贴,解除了我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她说。

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果果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与别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还能完整地背诵古诗和有节奏地演唱儿歌。“多亏了这些好政策,还有康复老师的耐心陪伴。”孩子每一次的进步,果果妈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和健全的孩子一样去上学了,现在每天都在变好,我们家长很满足。”

果果是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成效的一个缩影。通过康复训练,受助的听力言语残疾儿童走出无声世界,不但可以正常交流、背诵唐诗和儿歌,还可以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学习;智障、脑瘫、孤独症儿童在生活自理、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开展,切实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实现了“康复一人、幸福一家、温暖一片”的社会效应,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残疾儿童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像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这样的儿童康复机构,全市有14家。“目前,这些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基本满足全市残疾儿童的康复需求。”市残联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残疾儿童家庭可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任意一家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形式不一、方法多样的康复训练。

服务至上 提升残疾儿童获得感

“太感谢你们了,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7月21日,正在郑州市做康复训练的轩轩(化名)家长特地打来电话,向华龙区残联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轩轩户籍地在周口市,因父母居住在濮阳,她便随父母来到了濮阳,并办理了居住证。由于工作原因,父母带轩轩到郑州进行康复训练。“刚到郑州,医院说我们的康复救助补助金没办法在郑州享受,这可愁坏了我。”轩轩妈妈说。在濮阳生活多年的轩轩妈妈思来想去,最终联系到了濮阳残联。轩轩这种户籍、居住、康复在三地的情况,并不常见。华龙区残联的工作人员耐心了解情况,经过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帮助轩轩成功申请到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补助金。

“我人在郑州,通过线上方式申请到了救助金,既没有耽误孩子康复,又让我们享受到了国家的政策,感谢华龙区残联。”轩轩妈妈激动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残疾儿童异地接受康复救助问题,我市主动为在市外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救助的本市残疾儿童、在我市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救助的持濮阳居住证的外地残疾儿童提供服务、落实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8月16日,是家住范县的瑶瑶(化名)接受上门康复训练的日子。这一天,范县第三人民医院的康复师像往常一样,来到了瑶瑶家,为她进行康复训练。

瑶瑶今年4岁,是一名肢体三级、智力二级的多重残疾儿童。因其母亲精神异常,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瑶瑶日常生活。范县残联了解情况后,开始为瑶瑶提供上门康复服务。自2023年5月开始,康复师每周两次上门为瑶瑶做康复训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瑶瑶从之前的踮脚走路易摔倒,到现在下肢可独立行走,且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

“多亏了政府啊,让孩子能走起来了,要不,像我们这种家庭,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瑶瑶的爷爷说。

瑶瑶享受的入户康复服务,是我市紧紧围绕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开展的“儿童康复送上门,免费服务进家庭”活动。我市通过康复服务进家庭活动,切实解决部分残疾儿童不能到定点机构接受康复救助这一“堵点”,即在残疾儿童康复筛查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这一群体提供上门政策宣传、制订一对一康复方案、入户康复训练指导。我市并出台相关文件,彻底解决残疾儿童到康复机构受训困难的问题,实现残疾儿童康复全覆盖,减轻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

多样活动 提高残疾儿童幸福感

“钻呀钻呀钻山洞!今天这么多叔叔阿姨陪我们玩,大家开心吗?”在市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举办的联谊活动中,儿童康复科的孩子在舞台上欢乐互动,快乐的笑容洋溢在的脸上。

“今天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儿童举办的活动办得很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了小朋友之间相处的快乐,很感谢。”参加活动的王女士说。“是啊,平时看到广场上、公园里小朋友一起快乐玩耍的样子,我们都很羡慕。今天,我们这些特殊孩子也能真正参与进来,感觉很欣慰。”站在一旁的另一名孤独症患儿家长接过话茬说。

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对象从个体融入集体,参与学习和社会生活,让其家庭真正“减负”,我市注重残疾儿童康复社会融合活动的频度、广度和深度,通过组织开展公共场所现场教学、爱耳日、助残日、六一儿童节等残疾儿童专场联欢活动,社会志愿组织公益助残等社会融合活动,增强了监护人对残疾儿童持续进行康复的信心,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向社会各界展示残疾儿童康复成果,提高社会公众的包容度,赢得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记者 管淑颖 通讯员 李晖 高飞

编辑: 崔莎莎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